双十一预售套路多:电商平台商家“先涨后降”引争议
AI导读:
双十一预售期间,多家电商平台商家被曝采取“先涨后降”的套路行为,引发消费者投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下发工作提示规范促销经营活动,电商平台也表示会对违规商家进行处罚。律师提醒消费者可投诉维权。
10月31日晚,双十一预售大潮正式拉开帷幕,然而,不少消费者却向澎湃质量报告平台投诉,称多家电商平台存在商家“先涨后降”的欺诈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让消费者感到被愚弄,更对电商平台的信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有电商业内人士透露,店家之所以采取“先涨后降”的套路,主要是想在迎合消费者心理预期的同时,又不压缩自己的利润。然而,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消费者如果发现此类行为,可以通过平台投诉,平台将会对店铺进行处罚。
多位消费者向澎湃新闻表示,他们确实遭遇了“先涨价后降价”的套路。例如,消费者王女士在双十一预售期间发现,她曾在淘宝平台pidan旗舰店里看中的一款猫砂,价格从106元突然调整至159元,后虽降至125元,但仍高于原价。同样,上海的李女士也发现,她计划在双十一购买的波司登羽绒服,价格从9月份的979.28元涨至1349元,领券后价格并未改变。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王女士反映的猫砂价格变化
9月羽绒服的价格
双十一平台原价上涨至1349元。
此外,还有网友分享了他们遇到的类似情况,例如某款猫粮、毯子、iPad类纸膜等商品,在双十一期间价格都有所上涨。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感叹“双十一”缺乏诚意。
针对这种现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明确指出禁止采取“先提价后打折”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淘宝和京东等电商平台也表示,会对出现此类现象的商家进行核查处理,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然而,这种“先涨后降”的套路为何屡禁不止?有淘宝店主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店家在承担优惠机制的同时,又想保证自己的利润。因此,他们采取这种既想迎合消费者心理预期,又不想压缩自己利润的“下下策”。
对于这种行为,上海浦深律师事务所律师马佳燕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有不正当价格行为。如果商家有提价后降价的行为,将面临严厉的处罚。消费者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可以先与商家沟通退赔差价或者向12315投诉。如果差价较大可能涉及欺诈的,还可以向法院起诉。
今年双十一前夕,浙江省消保委也发布了“双十一”一号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在直播购物时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的商家进行交易。主播及商家应该以诚信为本,如实、全面地介绍商品,拒绝虚假宣传和欺诈。直播平台也应该完善大促期间的平台规则,约束、监督主播和商家的行为。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