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消费者中掀起了一股囤药热潮,导致感冒药概念股普遍上涨。然而,专家提醒消费者,家里可以适当储备一些日常用药,但完全没有必要大规模囤积药物,以免造成浪费和恐慌。



11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到,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消费者中掀起了一股囤药热潮。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不少消费者晒出了自己的囤药清单,包括布洛芬、阿莫西林、连花清瘟、藿香正气胶囊等热门药品。连花清瘟胶囊等感冒药更是成为了公众囤积的目标,甚至在石家庄等地出现了断货现象,带动感冒药概念股普遍上涨。

囤药潮下,一些热门药品成为了消费者的抢购对象。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止疼药,头孢、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消炎药,以及止咳糖浆、川贝枇杷、润喉片等止咳润喉药,还有连花清瘟、999感冒灵、藿香正气软胶囊等中药成为了许多家庭的标配。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分享了自己的囤药清单,并晒出了所囤药品的照片。

受囤药情绪影响,多个感冒药概念股股价大涨。截至11月17日收盘,连花清瘟生产商以岭药业涨停,999感冒灵生产商华润三九上涨6.24%,葵花药业、济川药业、贵州三力、贵州百灵等上市公司股价也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同时,囤药情绪也导致了市场部分药品断货,连花清瘟在石家庄等地已经卖断货,北京等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囤药现象。

然而,专家表示,家里可以适当储备一些日常用药,但完全没有必要大规模囤积药物。病毒学专家金冬雁指出,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里提到的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是从国家层面进行的储备,而不是让老百姓囤药。目前新冠病毒的表现是一个自限性、自愈性的疾病,最好的特效药是身体里通过新冠疫苗接种产生的中和抗体。常荣山等病毒学专家也表示,导致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细菌感染,如果有发烧症状,最好去发热门诊或者医院急症科就诊,不要在家自行处置。

此外,专家还提醒消费者,抗生素、抗病毒药不是储备用药,没有必要大规模囤积这些药物。恐慌导致的药物断货、买不到药的因素更多,药品的生产周期和产量都是按照时间和需求配置的,如果大家都在同一时间去购买,肯定会造成脱销,而真正需要的人到时候就买不到了。因此,消费者应该理性对待囤药现象,不要盲目跟风。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