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年A股市场温和上涨,投资者信心提升但成交量未有效放大。分析指出,市场缺乏稳定热点和财富效应,导致增量资金不足。未来市场信心将随经济复苏逐渐提升,成交量放大需待合适时机。

新年伊始,A股市场迎来了久违的上涨行情,尽管期间伴随着震荡反复,且回升幅度有限,但市场已初步形成向上趋势,主要指数均有所攀升。多数投资者对后市持乐观态度,然而成交量未能有效放大,仍令市场担忧。

回顾前几年,A股市场成交活跃,沪深两市单日合计成交金额常超万亿元,并持续多日维持高位。即便在去年年初市场下跌趋势明显时,两市单日合计成交金额仍保持在万亿元左右。然而,自去年3月起,随着股市下跌加速,市场活跃度降低,万亿成交局面不再。特别是7月份以后,结构性行情大幅降温,市场热点散乱,成交金额快速下滑,一度降至日均6000多亿元。到去年年底,受利好消息影响,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但成交金额仅回升至日均7000亿元左右。

进入2023年,市场曾一度出现单日成交8000亿元的情况,引发投资者对量增价升前景的憧憬。然而,这种成交增加的局面未能持续,目前仍难以稳定在8000亿元以上,与一年前的万亿成交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分析指出,当前成交量无法有效放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指数相比一年前有所降低,平均股价下降,导致在成交量不变的情况下成交金额减少;二是市场缺乏稳定热点,个股与板块轮动加快,操作难度加大,使得市场缺乏财富效应,增量资金不足。因此,行情只能依靠存量资金在盘中相互博弈来维系,换手率难以大幅提升。

经历去年市场波动后,投资者心态趋于谨慎,银行储蓄快速增加反映出风险厌恶倾向。因此,今年年初未出现资金直接入市或通过基金间接入市的情况。尽管投资者对后市的信心有所提升,但仍需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目前准备大举入市的投资者数量有限,即便外资正在加快进入A股市场,但境内资金南下的步伐似乎更大。

然而,随着不确定因素被化解以及经济复苏信号更加明确,市场信心将逐渐提升。A股作为相对价值洼地,其吸引力也将不断增加。因此,市场成交量放大并非不可能,而是需要合适的时机和必要条件。就近期市场状况而言,这些因素尚不具备,因此不能指望短期内A股市场成交金额会迅速达到万亿元水平。

这也提醒投资者在成交未明显放大时保持谨慎态度。如果市场出现成交额持续放大的情况,则可考虑适度做多。毕竟,“量为价先”的股谚仍具有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