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董文卓分享光大保德信基金投研团队建设和管理经验,以及对未来权益及固收市场的看法。认为债市表现可能偏向中性并稍微谨慎,股市看好经济复苏、数字经济和国企改革三条投资主线。

到今年5月份,董文卓已在光大保德信基金度过了6年的职业生涯。自2017年5月起,这位曾在招商基金、平安资产管理、平安养老等公司拥有十余年工作经验的资深人士,加入了光大保德信基金,目前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总监。

六年间,光大保德信基金的公募债基管理规模稳步增长,特别是光大添益和光大增利两只产品,规模从约1亿元跃升至百亿级,近三年规模增幅分别超过109倍和68倍。同时,公司权益投资也表现突出,近一年有7只产品跻身同类排名前20%。其中,老牌基金光大新增长和光大红利自成立以来,收益率分别高达716.55%和590%。

近期,证券时报记者对董文卓进行了采访。他分享了投研团队的搭建和管理经验,以及对未来权益和固收市场的展望。

“不要心存侥幸”

董文卓在固收投资领域的座右铭是“不要心存侥幸”。这一理念让他在管理固收团队时,特别强调对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把控。他解释说,信用债的票息收益大多在3%~6%之间,但一旦发生负面舆情,信用债会迅速折价交易,甚至失去流动性。因此,光大保德信基金从投决会到公司层面都达成共识,严格控制信用风险,并制定了严格的考评制度。

2020年下半年,面对房企“三道红线”融资新规,光大保德信的固收团队展现出高度的谨慎性。他们立即梳理了所有在库的房产企业,对踩到三道红线中任意两道的都纳入观察名单,下个季度仍未改善的则暂时出库。这种严格的风险管理策略,使光大保德信成功规避了房地产债的爆雷风险。

在人才培养和团队梯队建设方面,董文卓认为光大保德信基金的导师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光大保德信基金内部,每位研究员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这些导师一般都是拥有十年以上投研经验的基金经理。这种机制不仅促进了知识的传承和研究员的快速成长,还在公司内部形成了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

此外,光大保德信基金还配备了专业的研究团队支撑基金经理的工作。多年的“导师制”和研究“金银股”机制激发了研究活力,为人才成长打通了一条有效路径。

债市谨慎,股市看好三条主线

展望宏观环境和后续市场,董文卓认为,今年经济向上修复的总体方向未变,市场预期的波动主要源于对斜率的担忧。中国宏观经济目前运行在2019年和2022年的上下沿区间,信用环境偏扩张以及企业盈利改善是今年重要的宏观主题。

在债券市场方面,董文卓表示,当前的宏观背景有利于社会融资整体回升,信贷需求有望改善。然而,以10年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收益率水平仍在低位震荡,因此后期债券市场的表现可能偏向中性并稍微谨慎一些。

在权益投资方面,董文卓认为,在中国经济整体回稳向上的基础上,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也有望企稳回升。同时,实体融资需求的改善也将有利于股票市场的总体表现。他特别提到了三条值得关注的投资主线:经济复苏和内需修复、数字经济以及国企改革。

董文卓预计,线下消费景气将进一步提速,文旅消费将持续修复,暑期文旅流量有望完全恢复,收入表现也将更加强劲。此外,数字经济的投资趋势或将从热点驱动转向景气化投资。在国企改革方面,国资委对央企考核的变化表明,未来可能引导央企追求经营质量提升,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价值重估和回归。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