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人工智能的科幻与现实
AI导读:
ChatGPT引发全民科幻热情,但在财经新闻等领域存在局限性,仍需人工核查。未来GPT-4技术有望推出,ChatGPT 2.0或将在商业中落地,但仍需等待时机。
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数字生命“图丫丫”引发了全民对人工智能的无限遐想,仿佛成为了人工智能的现实投射。与此同时,OpenAI发布的ChatGPT更是点燃了国内投资人对人工智能的科幻热情,使“人工智能”一词在A股市场持续霸屏。
ChatGPT的体验令人惊叹,其真实感超越了当前的人工智能客服,逻辑清晰,表达自然,宛如电影中数字生命的现实翻版。然而,也有声音担忧ChatGPT将取代人类创作,导致大规模失业。但多位人工智能专家和研究报告指出,ChatGPT在精确度和可信度要求高的工作中存在局限。
在财经领域,ChatGPT的局限性尤为明显。尽管OpenAI曾表示GPT-3生成的新闻文章样本难以被人类识破,但财联社编辑在亲身试用ChatGPT后发现,财经新闻仍需人类撰写。ChatGPT虽然能够有条理地分析新闻,但缺乏灵活性和深度,更像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
在实际测试中,ChatGPT在扩写新闻时出现了张冠李戴和数字谬误的问题。此外,由于其储存资料的时间限制在2021年前,对于2022年以后的事件无法正确处理。这表明,尽管ChatGPT能够生成逼真的新闻报道,但仍需人工进行事实核查,无法完全解放生产力。
ChatGPT的局限性还体现在其一致性问题上。ChatGPT建立在Instruction GPT(GPT-3的分支模型)上,依托于Transformer模型,通过海量数据进行预训练,并通过多次迭代提高准确率。然而,这种“跳脱”的思维方式可能导致语境的改变,从而引发误解。
此外,ChatGPT在流量爆棚后也陷入了尴尬境地,由于回答不过来众多用户的问题,不得不陷入“自闭”状态。实际上,ChatGPT仍依赖于底层的人工智能技术,受制于程序员设定的逻辑和硬件支持。目前,ChatGPT可能只是一个半成品,其主要目的在于进行更多的测试训练,以便产生更多的有效标注数据。
然而,值得期待的是,OpenAI有望推出GPT-4技术,进一步优化GPT-3模型。在获得全球用户的“贴心指导”后,ChatGPT 2.0有望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并在商业中落地。未来,ChatGPT或许能够真正从事高可信度的工作,而不会捏造事实。
但就目前而言,ChatGPT仍需等待时机成熟,才能在风口上展翅翱翔。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