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成功渡过难关的房企正急于恢复拿地、开发与销售的良性循环,聚焦核心城市和核心板块,土地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央企和国企仍是主力军。

在经历了以确保现金流安全为首要任务的一年半艰难时期后,成功渡过难关的房企正急于恢复拿地、开发与销售的良性循环,这将成为决定未来行业格局的关键转折点。

2022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除了少数央企和国企外,大部分房企都大幅度减少了拿地活动。

对于今年的投资拿地策略,多家头部房企在近期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将把重心转向核心城市和核心板块。

随着房企普遍将目光投向核心城市和板块,优质地块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南京、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城市近期的土拍中,优质地块频频触顶摇号,民企参与积极性虽有所提升,但土地获取难度依然较大。

聚焦高能级城市

成功召开2022年年度业绩发布会直面媒体和投资者的房企,多为已成功渡过难关的企业,也将成为今年拿地的主力军,包括保利发展、中海地产、招商蛇口、越秀地产、建发房产等央企和国企,以及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等民企,还有万科等混合所有制企业。

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规模缩量、结构性分化的新阶段,房企纷纷选择从低能级城市转向高能级城市,这是行业深度调整后的主流趋势。

保利发展,作为最大的央企开发商,去年晋升为行业销售规模第二,其在近期发布的《保利2022-2023年房地产行业白皮书》中指出,过去部分房企盲目在远郊和五六线城市拿地,导致需求退潮后陷入困境。目前,这些弱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存货,正成为房企急于甩掉的包袱。

招商蛇口总经理蒋铁峰指出,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很多房企出现危机以及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弱势产品。

“三四线之王”碧桂园也从去年开始系统性调整土储结构。碧桂园执行董事及常务副总裁程光煜表示,市场下行期,三四线城市的稳定性弱于一二线城市,去年碧桂园新增土储中,70%都位于一二线城市,今年投资方向将更聚焦于一二线核心城市的核心板块。

2023年,碧桂园已重启拿地,坚持优中选优、重质轻量,计划在3-5年内通过新增土储布局的调整,将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货值比例从40:60提升至50:50,以支撑公司未来业绩的稳健发展。

另一家民营房企龙湖,也强调要聚焦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进行布局。龙湖集团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兼地产航道总经理张旭忠表示,2023年要严格投资标准,尽可能优中选优,布局20个主力城市和14个机会城市。

美的置业董事会主席兼总裁郝恒乐指出,与前几年相比,美的置业的布局已经更加聚焦。今年对土地的研判将更加理性、慎重和聚焦,不会多点开花,而是围绕已布局的区域,聚焦结构性缺货的城市。

对于资金充裕的央企和国企来说,投资聚焦也是当前的核心策略。

中海地产董事局主席颜建国认为,房地产行业中的城市将进一步分化,一二线城市抵御周期波动的能量更强,三四线城市波动调整更大。

在现金回款良好的情况下,中海地产今年的投资仍将相对进取,投资拿地金额规划了双位数的增长,但特别注重项目的确定性和回报率。

去年以来,招商蛇口也在积极换仓,进一步聚焦其划定的“强心30城”和“深耕6+10城”,同时项目要求达到“5好”标准,即城市好、政策面好、团队好、区域好。

越秀地产董事长林昭远表示,从前两个月的数据来看,楼市确实有复苏的迹象,但结构性机会明显,市场分化愈发严重,不好的地方确实卖不出去。公司现在是抢节点,抓紧推出好卖的项目,抓紧去化、回流,然后用这些资金去投资更好的项目。

核心地块竞争愈发激烈

民营房企也在重返土拍市场,但优质地块的竞争异常激烈。

碧桂园执行董事及常务副总裁程光煜在业绩会上透露,核心城市的土拍主要通过公开招拍挂进行,碧桂园已参与北京、南京、成都、杭州、合肥等多个城市的土地竞争,但中签率较低,目前还没有获取相应土地。

万科联席总裁、开发经营本部CEO张海也表示,由于房企投资集中度大,今年以来在公开招拍挂中成功获取土地的几率并不大,万科正在研究差异化的投资策略。

龙湖是今年头部民营房企中少有的已成功拿地的房企,在深圳和宁波均有斩获。在深圳3月31日组织的2023年首轮集中供地上,龙湖拿下两宗地块,其中一宗是触顶摇号所得,竞得价为17.96亿元;同日在宁波土拍中,龙湖还以总价14.76亿元夺得一宗地块,溢价率14.96%,为宁波本次土拍楼面价最高、总价最高的地块。

金地也是宣称要重返土地市场的房企之一。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表示,房企经营就像踩单车,不前行就会跌落,房企需要新投资,金地今年会主动把握土地投资机会。

3月28日,金地在西安的土拍中成功拿下浐灞生态区一宗计容面积约14.8万平米的居住用地,这是他们今年首次在公开市场拿地。在此之前,金地集团已先后在北京、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参与土地竞拍。

凭借着资金优势,TOP10中的央企和国企仍是土地市场的主力军。

据克而瑞数据,华润置地、保利发展、招商蛇口、建发房产以及混合所有制房企绿城中国今年一季度拿地金额均超过70亿元。

保利发展总经理周东利在业绩会上称,公司资金储备充裕,总部调配资金能力强,可以同时参与多个城市、多个项目的竞拍。

招商蛇口董事总经理蒋铁峰指出,去年房企普遍资金紧张,很多地块都以底价成交。今年以来,南京、杭州等城市都出现了摇号地块,溢价提升,利润较去年会有所收窄,但相比过去,地价还是有所下降,利润空间依然存在,关键是要提高自身的操盘能力。

建发房产管理层表示,今年土地出让规则有所调整,大家拿地都比较积极,2023年建发的拿地目标必然比2022年高,获取的总货值要超过2000亿元。

经过此轮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后,能够重返土地市场且积极拿地的房企并不多,拿地态度也更为谨慎,这一点从今年一季度的土拍市场表现也可以看出来。

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1-3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1930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15%。

为了提高房企的拿地积极性,今年多地继续加大核心区土地供应力度,核心区地块占比普遍较2022年提高,但最终拿下地块的仍以央企和国企为主。土拍市场整体仍处低迷,弱能级城市也在缩减2023年供地量。

中指研究院土地市场研究负责人张凯指出,今年一季度22城央企和国企拿地金额占比52%,高于2022年一批次,杭州、南京民企参与积极性较高,北京、深圳、成都、苏州以央企和国企为主,广州、天津、郑州市场热度不足,仍有地方国资进场托底。

张凯表示,在近期销售持续复苏的背景下,房企拿地与推盘意愿明显增加。然而,市场分化愈发明显,热点城市的热点地块受到房企追捧,弱能级城市郊区地块则面临回炉降价。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房企换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