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季房企掌舵人展望:行业逻辑生变,市场分化明显
AI导读:
又是一年年报季,房企掌舵人面对行业逻辑生变、市场分化明显等挑战,展现韧性与重生。万科、碧桂园、保利等企业通过调整战略、聚焦优质资产等方式应对变化,同时探索新的发展曲线,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
又是一年年报季,房企的掌舵人们站在严冬的尽头,回望过去一年的风霜雨雪,展望未来的艳阳高照。他们带着忧患意识,坚定前行。
万科郁亮兑现了利润企稳回升的承诺,开始躬身赚小钱、长钱、辛苦钱,展现出极强的责任心与执行力。碧桂园的杨惠妍则在复杂局势中完成了与父亲的权力交接,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直面挑战,带领企业稳步前行。保利发展作为今年一季度唯一一家销售额超千亿的房企,保持了低调与务实,新一年仍以做大做强自身为首要目标。
在现金流与利润的抉择中,房企们选择了牺牲后者以稳住阵脚。随着房企化债进入加速期,他们在与债权人的漫长博弈中力求赢得支持。虽然“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如何适应新形势、达成新的平衡状态仍是未知数。
当“长期主义”被重新定义,房企大佬们面临的考验已不再仅仅是盖好房子就能赚钱的时代。他们必须审时度势,把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行业逻辑生变
中海地产以其保守、谨慎的风格著称,但今年却成为了最乐观的房企之一。中国海外发展董事局主席颜建国在业绩会上透露,今年制定了销售增长20%的目标,并充满信心。中海意识到,当前房地产正处于上下半场转折期,抢抓发展机遇时不我待。
保利发展董事长刘平同样认为,2022年是房地产行业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一年。目前,房地产行业正处在由“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将呈现出“趋势修复、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新特征。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则表示,未来的新房需求“上有天花板,下有保底线”。他强调,企业要认清大势,应对市场短期的上下波动。
市场分化明显
在整体向好的市场预期中,市场分化被认为是未来房地产复苏中的一大特征。龙湖集团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张旭忠指出,并非所有的城市都在同步回暖。一线城市和高能级的二线城市市场相对稳定,而一些相对能级较弱的城市则继续承压。
颜建国也总结出房地产市场呈现的“三大分化”:市场分化、行业分化、企业分化。他强调,企业将继续分化,行业集中度还将提高。顺应市场分化加大的趋势,中海将进一步强化聚焦高能级城市的优质资产。
绿城中国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张亚东同样认为,行业的复苏回暖具有分化倾向。基于此,绿城未来几年的发展将以“提质”为目标,坚持全品质、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方针。
新任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惠妍表示,公司未来整体投资将围绕城市核心变量进行优中选优,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及三四线城市核心区位。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则提出,计划在3-5年内将公司一二线对三四线的货值比例提高至50:50。
经营服务并重
随着物流、商业、保租房REITs和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的开展,经营性不动产实现“投融建管退”闭环,给有关业务的加速发展带来了可能。房企们在做好主业的同时,也开始探索或深化新的发展曲线。
郁亮表示,经营类业务赚的是“长钱、小钱,辛苦钱”。他举例说,公寓、商业、物流、物业等业务的收入虽然以分为单位,但积少成多,同样能为企业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招商蛇口也进一步明晰了中长期转型方向,将原来的三大主业调整为开发业务、资产运营、城市服务三类业务,着力构建租购并举、轻重结合的业务结构。
华侨城则表示,将进一步探索房地产行业新的发展模式,把握行业发展大趋势,积极介入工程代建、保障房建设等业务来丰富公司收入结构。
经历过去一年多的深度调整,房企们在不确定中展现出了韧性与重生。从华夏幸福境外债完成重组交割到佳兆业复牌再到融创公布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好消息不断传来。
2023年的春天,对于房企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们将继续前行,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变革中寻求突破。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