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情人节到来,上海鲜花市场需求价量齐升,玫瑰价格创新高。尽管价格高涨,但情人节“玫瑰仪式感”依旧不减。鲜花市场供不应求,未来价格或将持续走高。同时,中国鲜花消费正由礼品性消费向日常性消费转型。

情人节之际,以“浪漫”为主题的鲜花经济持续升温。中证君走访上海鲜花批发市场及街边花店发现,鲜花需求量与价格齐头并进,其中,代表“爱”的玫瑰价格更是创下新高。

批发市场店主透露,今年的玫瑰进价比去年翻了3倍,主要受到云南霜冻天气影响,鲜花货源紧张,价格飙升。尽管价格高涨,但情人节的“玫瑰仪式感”在上海并未减弱,花店与批发市场依旧门庭若市。

(此花束售价为980元 本报记者朱涵摄)

中证君观察到,情人节前夕,花店内的玫瑰花束琳琅满目,香气四溢。尽管普通玫瑰“一花难求”,但高品质进口玫瑰同样供不应求。店员表示,进口玫瑰品相好,花骨朵大,开出后非常漂亮,尽管价格高昂,但销量依然不减。

(本报记者朱涵摄)

在鲜花市场被“横扫而空”之际,中证君以批发者的身份咨询批发市场老板,得知红玫瑰仍是市场主调,送红玫瑰的人最多。同时,蓝色妖姬和一些颜色稀有的进口玫瑰也备受青睐,价格同样不菲。

(洛神玫瑰 本报记者朱涵摄)

此外,中证君注意到,玫瑰价格呈现“一天一个价”的趋势,未来可能持续走高。批发店店主表示,不仅因为节日,主要是货源紧缺导致价格上涨。花店老板也透露,以前拿一箱玫瑰价格可能七八千左右,现在都在一万以上。

(多头玫瑰 本报记者朱涵摄)

作为“浪漫信物”,玫瑰成为今年情人节推动需求上涨的“仪式感象征”。在消费者对情绪价值愈发重视的背景下,中国鲜花消费呈现出由礼品性消费向日常性消费转型的特点。头豹市场研究显示,随着冷链技术的发展与电商平台的介入,鲜花正逐渐以一种可得性与易得性更高的方式走入消费者视野,未来的消费市场空间巨大。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