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假券商APP诈骗频发,通过虚假平台和高收益诱饵吸引投资者入局,最终收割投资者血汗钱。投资者需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

“我的积蓄全都搭进去了,还欠了一大笔债,我得挺住把欠的钱还上。”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的李兰(化名)在向记者自述经历时几度哽咽。今年1月,她下载了假券商APP进行投资,最终被骗走了50余万元。

李兰的经历并非个例。她记得很清楚,从1月3日16:30开始操作,短短5天的时间里,账户金额就在“假券商”员工的指导下“暴涨”至150万元。然而,这只是虚假的数字,她的资金从未真正进入证券市场,而是直接流入了骗子的私人账户。

在网络投诉平台上,关于“假券商”APP平台诈骗的投诉屡见不鲜。这些不法分子通常以团伙形式作案,通过精准获取投资者信息,假扮券商员工或分析师,搭建虚假投资平台,诱导投资者注入资金,并以高收益为诱饵进行收割。

业内专家指出,“假券商”型诈骗迷惑性高、隐蔽性强、涉案金额大,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扰乱了正常的投资理财秩序。因此,整治“假券商”乱象已成为当务之急。

李兰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原本对高利润持怀疑态度,但在不法分子的精心游说下,她心动了,入金30万元进行现货交易。然而,这些资金却全部进入了虚假交易平台,最终血本无归。

当李兰准备提现时,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拒绝,并要求她缴纳高额的所得税。为了提现,李兰四处筹钱缴纳税费,但最终还是未能成功提现。直到账户资金无法提出,客服消失,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假券商”APP骗局通常分为三步:第一步,利用券商员工公示信息制作虚假材料,在网络平台打广告“引流”;第二步,搭建虚假投资平台,以高收益为诱饵引导开户、注资;第三步,以无法提现为由,用虚假投资平台收割受害者的血汗钱。

由于证券类APP需要直接对接交易所数据,且涉及银证转账,因此诈骗团伙主要盯准财经知识相对匮乏的群众,并通过掌握的大量个人银行账户分批小额汇款以躲避监管。

近期,多家证券公司公开发声,已经发现了一批“假券商”。今年1月至今,已有26家券商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发布被假冒的声明。这些公司均表示,接到了投资者举报,发现有不法分子假冒公司的名义进行非法证券活动。

受访专家表示,“假券商”的危害不容小觑,已成为主要的侵财类犯罪之一。为了打击和整治“假券商”黑色产业链,需要各方形成合力。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建立联合整治小组,提升日常监管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平台审核责任,并加强投资者教育。

李兰选择了报警,但维权之路充满困难。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让更多投资者警惕这种套路。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打击和整治“假券商”乱象。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