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财政部公布10月财政收支情况,显示我国经济筑底回升,前期增量政策发挥作用,非税收入增速较快,财政部正采取措施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

近日,财政部正式揭晓了10月份的财政收支详情。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同比降幅均有收窄趋势。尤其在10月单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均实现了同比增长。

众多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专家均表示,这一数据趋势表明,我国经济正处于筑底回升阶段,前期推出的增量政策正在逐步显现其效果。

经济稳步复苏

从10月份的单月数据来看,增长趋势尤为明显。财政部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5%,连续两个月保持增长态势;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8%,结束了3月至9月的同比下降局面。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税收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降幅的收窄,总体反映出了一系列增量政策和前期存量政策正在逐步生效。他强调,10月的财政收入数据与经济数据的回暖相互印证,显示出我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

罗志恒进一步分析,税收收入的回升反映了市场预期的改善,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回暖,以及消费和投资的回升。例如,国内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同比增速均有回升,分别显示出生产、居民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回暖。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则认为,财政收入数据的好转还得益于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

非税收入增速亮眼

与此同时,非税收入的增长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的非税收入达到3.4万亿元,同比增长15.3%,远高于同期税收收入增速,与今年前9个月相比,增速还增加了1.8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非税收入为2855亿元,同比增长39.6%,较9月份增速提升了14.4个百分点。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前9个月非税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加大了资源、资产的盘活力度,如处置闲置资产等,从而带动了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的增长,进而拉动了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的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分析指出,非税收入增长对整体指标的好转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主要得益于各地统筹财政资源,积极盘活国有资产资源。

此外,今年前10个月,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为18.5%,与去年同期(15.8%)相比提高了2.7个百分点。乔宝云提醒,非税收入比重的同比提高,说明收入质量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上述财政部负责人也表示,财政部高度重视非税收入的变化情况,并强调要严禁征收过头税费,坚决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下一步,将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不得乱收,坚决不收过头税费,以切实减轻经营主体的负担。

全力冲刺全年预算目标

11月8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受多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不及预期。为此,财政部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

近期,规模达12万亿元的化债方案正在加速落地。罗志恒认为,这一方案将有助于地方政府减轻当期负担,从而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这将有利于推动中长期经济的回升向好。同时,财政形势也将明显好转,财政和经济将形成良性循环。

汪德华则建议,为实现全年预算目标,还应采取更多盘活措施,同时,一些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也应上缴更多利润。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