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商务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正式对外公布,旨在提升大宗商品配置能力,促进贸易数字化,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11月25日,商务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对外公布。该《方案》旨在依托浙江自贸试验区的舟山离岛片区、舟山岛北部及南部片区,并统筹宁波片区,形成大宗商品资源配置的联动机制。

《方案》设定了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计划围绕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建设一批特色功能岛,扩大储运规模,延伸精深加工链条,完善贸易交易生态,增强海事服务国际竞争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初步建成大宗商品储运、加工、海事服务基地和贸易、交易中心,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表示,这一《方案》是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重要成果,有助于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引领更多自贸试验区围绕各自特色优势产业链进行创新探索。

商务部研究院产业所所长张丹指出,《方案》聚焦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发展,从能源资源和粮食领域入手,提出完善储运设施、健全储备体制机制、构建多层次期现货市场等措施,全环节发力提升我国大宗商品配置能力。

此外,《方案》标志着浙江自贸试验区成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全国首个获得重大改革赋权的自贸试验区,也是全国首个以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为核心的重大改革。它提出了15条重点任务,旨在将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成国际大宗商品储运、加工基地和贸易、交易中心,并深化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

在贸易数字化方面,《方案》鼓励使用电子贸易单据,以适应贸易数字化的新模式。商务部研究院数字贸易所所长叶欣表示,大宗商品因其商品和金融属性,对贸易单据的流转速度、追溯确权、真实唯一性等有更高要求,电子贸易单据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方案》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在国家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框架下,自行制定区内需要纳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范围的大宗商品数据清单,以促进和便利大宗商品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

上海钢联铁矿石事业部研究员郑桂芝认为,《方案》将带来更多跨境贸易机会、市场开放和政策支持,有助于企业获取更全面、精准的产业链数据和市场信息,提升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

永安期货副总经理黄峥嵘表示,《方案》的出台将围绕浙江自贸试验区打造一个产业链集成平台,带来商业储备流转、产业链延伸、保税交易等新兴需求,进一步提升浙江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体量和活跃度,为我国期货市场的业务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黄峥嵘还建议,应提升商品确权的多样性和跨境贸易的便利性,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广电子贸易单据,优化企业跨境贸易交易业务。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