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各地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快速推进,首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正式公布,旨在精准支持房企融资,遏制风险扩散。多家房企项目入围,包括多家出险房企,但房企的自我造血能力是融资性现金流恢复的前提。

随着各地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快速推进,首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已经正式公布。证券时报记者观察到,此批“白名单”不仅覆盖了高达84%的民营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开发项目,还包含了多家陷入困境的房企项目。

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批“白名单”项目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将出险房企的项目纳入其中,旨在将项目风险与企业风险分离,实现房地产项目融资的精准支持,从而遏制风险的扩散,稳定市场信心和积极性。然而,房企的自我造血能力,即商品房销售市场的持续好转,是融资性现金流恢复的前提。

截至1月底,全国已有26个省份的170个城市建立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出了首批共3218个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向商业银行推送。目前,商业银行已向27个城市的83个项目发放了178.6亿元的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此批“白名单”项目中,84%由民营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开发,真正实现了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的一视同仁。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快速落地,将有效缓解房企的资金紧张,支持项目开发建设交付,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指出,从两部门发布《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到首批“白名单”项目的落地,历时不到一个月,这种推进速度极为罕见,既体现了主要牵头部门的高效推进,也反映了当前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紧迫性。

多家房企项目入围首批“白名单”,其中包括融创中国、旭辉集团、世茂集团和绿地集团等。例如,融创中国有超过90个项目入围,分布在20个城市;旭辉集团已确认有23个项目获批进入“白名单”;世茂集团在试点城市申报的40个项目中,有16个项目入围;绿地集团有34个项目获批,拟融资金额合计约117亿元。

房企项目入围“白名单”需满足五个条件,包括项目处于在建状态、能提供匹配的抵押物、已建立贷款资金封闭监管制度、预售款用于工程建设、已制定贷款使用计划和项目完工计划。多家房企表示,进入“白名单”后,将获得融资支持,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推动保交付、资产盘活,提升项目的可持续经营能力。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出险房企的项目入围“白名单”传递出项目与企业风险分离的信号,这是房地产新的管理模式,以项目清单制作为行业管理、信贷投放的重要依据。未来,银行融资将不再区分所有制,而是看项目本身的质地。

尽管“白名单”项目已推送给银行,但银行仍需进行常规的信贷审批和风险控制流程。李宇嘉强调,融资性现金流恢复只是房企资金链好转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是房企销售现金流的恢复。因此,第一批房地产项目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还需观察其可持续性和商品房销售市场的持续好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