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保险业“开门红”活动近年来因不良行为受到关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出台通知加强监管。此举旨在引导保险行业科学营销,促进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保险机构需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开门红”,作为保险业岁末年初的集中式营销活动,历来是保险销售人员业绩的重要支柱。通过特价促销、附加服务优惠和增值服务等多种方式,保险公司为来年的销售业绩打下坚实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保险行业竞争的白热化,部分机构利用“开门红”进行捆绑销售、炒作产品停售、虚假宣传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保险业的形象和声誉。

为了遏制这一趋势,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人身险部近日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了《关于强化管理促进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该通知从科学制定年度预算、严格执行报行合一、规范销售行为以及加大查处力度四个方面入手,为“开门红”销售戴上了“紧箍咒”。这一举措旨在引导保险行业科学合理地开展营销活动,促进人身险业务的平稳健康发展。

监管部门对“开门红”活动的引导并非一朝一夕。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监管文件的出台,保险销售行为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有效限制了“开门红”的保费规模。虽然短期内对保险机构造成了一定压力,如同业竞争加剧、客户需求减弱等,但长期来看,这一趋势有利于保险行业回归保障本源,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淡化“开门红”销售,有助于打破保险业供需错配的困境。当前,传统以量取胜的“开门红”活动已难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随着消费习惯和需求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个性化、差异化的保险产品及高质量营销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在供给端,产品同质化严重、保险营销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保险机构亟需通过产品创新和智能化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拉长销售周期也是保险机构应对“开门红”压力的有效策略。这不仅可以避免短期集中营销冲业绩、拼规模的现象,还能均衡业务节奏,有效管控费用。在产品营销方面,保险机构应加强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此外,提升营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也是关键所在。通过培训和学习,让营销员有更多时间准备和为消费者详细讲解产品特色,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择保险产品时更应保持理性。不应盲目跟风或偏听偏信保险销售人员的推销介绍。而是应根据个人需求、财务状况、身体原因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在选定保险产品之前,消费者还应仔细比对同类型产品,认真阅读相关条款和细则,确保所选产品真正符合自己的预期和需求。

综上所述,保险业“开门红”的淡化是大势所趋。监管部门、保险机构以及消费者等各方应积极应对这一变化,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增强市场营销能力以及加强合作与创新等方式,共同推动保险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