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补息叫停后,保险资管万亿资金面临再配置挑战
AI导读:
保险资管行业受手工补息叫停影响,万亿元量级资金面临再配置需求。业内人士指出,补息类存款多为中短期类型,替代资产收益率下降且配置难度增加。同时,产品端受冲击,保险资管机构正积极应对并寻觅新出路。
随着手工补息政策的叫停,各类市场主体仍在积极消化其带来的影响,保险资管机构亦不例外。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保险资管行业受影响的资金规模高达万亿元,这些资金急需重新配置。
业内人士指出,补息类存款多为中短期类型,其背后的投资属性也偏向中短期。一旦这部分资金不再存入,将大量涌入中短期债券、公募基金、同业存单、短期债券及回购等领域。然而,这些替代资产的收益率普遍下降了几十个基点,配置难度也随之增加。
万亿元资金亟待再配置
存款在保险资管机构的大类资产配置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存量存款以3年期定期存款为主,多为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存入,当时定期存款利率尚未大幅下调,因此不涉及手工补息。
然而,活期协定存款、7天通知存款等偏短期限的存款品种,由于利率偏低,需要通过手工补息提高收益率。因此,这部分资金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
一家保险资管公司固收业务负责人表示,保险资管行业受影响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保险自营资金流动性管理需求增加,如通过拆借低成本资金投资高补息类产品实现套利收益。一旦补息终止,后续将产生大量再投资需求,如平掉通过加杠杆借来的资金所做的存款。
二是银行理财子与保险资管公司合作紧密,他们通过保险资管将资金存入银行,有助于改善银行的报表和存款类型指标。近年来,保险资管行业规模的大幅增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银行理财子的存款需求。
“无论是银行理财子还是保险自营资金,涉及手工补息的那部分存款支取后,都将产生巨大的再配置需求,规模达到万亿元级别。”该固收业务负责人强调。
产品端受冲击,积极应对
一家中型保险资管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律文件下发后,他们立即与合作的存款行沟通,并在4月30日前停止了所有涉及补息的业务。
然而,自律文件的下发并未新老划断,导致一些银行在发文前本应补息的存款也不再补息。这给保险资管产品带来了净值增长计算的问题。
例如,一个资管产品每天计提的净值是基于之前的利率计算的。如果突然有一部分利息收不回来,资管产品的净值增长将受到影响。这可能导致资管产品计提减值,进而影响到购买资管产品的银行理财资金。
寻觅新出路,应对资产荒
面对大量银行存款的资产再配置需求,保险资管机构正在积极寻找替代资产。
业内人士指出,补息类存款多为中短期类型,对应的投资属性也偏向中短期。因此,如果这部分资金不再存入银行,将大量涌入中短期债券、公募基金、同业存单、短期债券及回购等领域。
然而,目前行业仍有近50%的支取资金尚未配置出去,正在等待机会。短期内债券类或固定收益类品种的资产荒问题尤为严峻。
据多位业内人士介绍,中短期债券、公募基金、同业存单、短期债券及回购等替代资产的收益率普遍在2.0%-2.2%之间,远低于之前存款补息的收益率。这增加了再配置的难度。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