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险市场热议:红利实现率引关注,险企抢抓市场机遇
AI导读:
受寿险利率调降影响,分红险产品备受追捧。但红利实现率数据却显示近半数产品未达预期,引发市场担忧。险企面临利差损风险,调整业务结构势在必行。分红险中长期优势显著,险企抢抓市场机遇。
受2023年寿险利率调降影响,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已下调至3.0%,这一变动促使保底收益率达到2.5%的分红险产品成为市场的新宠。然而,新发布的分红险红利实现率数据却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据统计,在27家人身险公司公布的793款分红型保险产品2023年的分红实现率数据中,有近50%的产品分红实现率低于100%。
这一现象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与担忧。对此,慧择保险网相关负责人指出,虽然过去曾存在利用高档演示利率误导消费者的情况,但2023年部分保险公司分红实现率不足的主要原因并非销售误导,而是监管为防范利差损风险而采取的“限高令”。随着持续下行的利率和投资收益率,保险公司面临的利差损风险和再投资风险不断加剧,业务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在很多业界人士看来,分红险相较于万能险和投连险,更适合保险公司的业务目标,理想的状态是将分红险占比提升至四到五成。为规范市场行为,2023年6月30日,《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正式生效,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在每年分红方案宣告后的15个工作日内,披露该分红期间下各分红型保险产品的红利实现率。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保险公司在自身投资收益不理想的情况下,不惜动用自有资本金去贴补分红账户,以维持较高的红利实现率水平。然而,慧择保险网负责人指出,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不仅加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也不利于未来长期责任的履行。因此,监管出手“限高”是合情合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并非“一刀切”,而是对2023年度投资收益率明显低于红利收益率的保险公司实行了窗口指导,限制其超出能力的分红兑付。同时,对投资表现好的公司则仍开放审批通道。这意味着,如果保险公司自身能力允许且经过监管审批通过,仍然可以给到客户超出市场的红利水平。但消费者也应认识到,分红实现率是浮动的,与公司的投资和分红经营情况直接相关。
在分红险备受热议的同时,财政部首次发行的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也吸引了市场的目光。与大众“避险情绪”增加且追求稳定的投资方式有关,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上市引发了市场的持续关注。与分红险相比,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流动性和稳健性各有千秋,但分红险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在当前2.5%预定利率设计的分红险背景下,一流的分红险产品若能达到35%—40%的分红实现率,就已经超过预定利率3.0%的传统险顶格收益。因此,在低利率时代,分红险的优势更加显著。同时,严格的分红险监管政策也给予了消费者充分的保护,如定期披露分红实现率、投资收益率、保底2.5%预定利率以及至少70%盈余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等各项规定。
相较于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普通寿险产品,分红险产品在中长期收益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受到市场的广泛青睐。分红险爆火背后是监管、险企和消费者对于“稳”的真切需求。对于投资者而言,在选择分红险产品时,需要关注保险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投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市场热销的分红险产品大多来自合资险企,尤其是公司经营较稳健、投资经验较丰富的合资公司。从投资数据来看,2023年综合投资收益率超5.0%的险企中,合资险企占据多数。这也验证了分红险在国外已有将近250年的历史,目前仍是发达保险市场的主力险种之一的事实。
分析人士认为,在新旧产品切换过程中,部分合资险企能够快速转身,抢抓分红险市场机遇,这与其丰富的分红险发展经验密不可分。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