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卫星数据云端开放,推动产业规模化应用
AI导读:
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中心将7大类21项遥感共性产品通过星图云开放平台上云,降低数据获取门槛,推动遥感卫星产业规模化应用,预计未来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日前,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中心正式将涵盖植被生态、水资源、土壤和大气等7大类共21项定量化遥感共性产品,通过“星图云开放平台”实现云端开放。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数据的获取门槛显著降低,遥感卫星产业向大众生活的融入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科星图总裁邵宗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遥感共性产品的云端开放,对遥感产业具有显著的推广效应。它不仅大幅降低了遥感数据的获取门槛,还拓宽了下游应用用户的范围,使得大企业、小企业乃至个人用户都能轻松获取由“国家队”生产的权威遥感数据。这一变化无疑将推动遥感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
据悉,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中心此次的创新成果,是将多源国产卫星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智能化、定量化、高效率的方式生产共性产品,并通过星图云开放平台实现云端供给。这一举措实现了遥感能力的标准化供给,为遥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国遥感卫星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遥感大国。然而,在实际应用层面,遥感产业仍面临使用成本高、效率低、利用率低等问题。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遥感信息的提取利用率还不到获取量的5%,大量积累的遥感数据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也表示,当前遥感卫星产品大规模应用还面临数据获取成本高、专业人才短缺等挑战。他强调,需要降低成本、提高卫星数据精度和时效性,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推动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
业内专家认为,解决用户在遥感数据获取、技术处理、产品加工和信息分析等方面的共性问题,是实现遥感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基础环节。因此,研制和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的系列遥感共性产品,是降低遥感应用门槛的关键所在。
同时,推动产业商业化应用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浙商证券研报指出,将卫星交由商用公司进行运作,可以最大化调配资源和功能,用市场化的方式更快速、高效地满足多个不同部门的需求,减少冗余和资金浪费。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农业、国土、林业、水利、气象、海洋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形成了多层次、多行业的应用模式。随着社会资本参与遥感卫星产业的积极度提升,产业商业化趋势明显。预计未来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增加的背景下,遥感卫星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浙商证券预测,未来十年遥感产业有望保持高景气度。其四大增量包括下游多行业应用、单客户价值提升、AI挖掘数据价值以及全球数据采集。到2028年,我国商业遥感市场空间有望达到540亿元。
为持续推动产业下游规模化应用,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表示,将对接真实性检验国家站网和国家业务平台,形成算法优化创新链,提升国产卫星共性产品的准实时生产能力。同时,将基于星图云开放平台,形成共性产品应用链,提升我国遥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