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化,国务院国资委释放政策信号,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企业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央企并购重组持续升温,通过资本运作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开启增长“第二曲线”。

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持续深化,国务院国资委近期再次释放出强烈信号,表明国有资本正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旨在优化国有经济结构,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政策导向明确,旨在引导企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分析指出,尽管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不断发展壮大,但其规模仍需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也需进一步优化。在此背景下,政策引导下的央企并购重组活动或将持续升温,通过资本运作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央企开启新的增长路径——“第二曲线”。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力度显著加大,累计完成投资达到1.4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占总投资规模的近40%。这一数据凸显了中央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和投入。

在国资委党委举办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暨厅局级干部研修班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推进国有资本“三个集中”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特别是要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这一共识为国有资本的未来布局指明了方向。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曾指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不断发展壮大,但国际竞争力仍有待提升,创新基础能力依然不足,一些关键技术还存在“卡脖子”问题。因此,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从引进创新、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

中国企业改革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表示,此次研修班透露的信息更加强调了“三个集中”的紧迫性,意味着新兴产业投入力度还将有所加强。未来,国有资本将更加注重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转型。

并购重组作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已明确目标,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指出,中央企业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排头兵”,应将国有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与完善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相关的产业等领域中,以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在建立创新型国家中的战略功能。

同时,根据《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到2024年底前,将基本完成对业务协同度弱、缺乏持续经营能力、存在失管失控风险等情况的上市平台的调整盘活。这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腾出更多资源。

今年以来,国企在资本市场的并购动作频频,如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中国稀土、中国五矿、国药集团、华润集团、中国电信等一批央企所属上市公司积极推进并购重组等,这些动作引起了广泛关注。

招商证券智库研究分析师林喜鹏表示,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实施,央企国企重组整合将进一步深化,呈现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服务、专业化整合更为突出、市场化纳入各类所有制企业和更加重视上市平台功能等发展趋势。

上交所与三大石油石化集团相关负责人也共同探讨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市值管理、央企集团资本运作等话题。上交所表示将进一步优化央企综合服务框架、机制和模式,支持央企通过并购重组提高核心竞争力,聚焦创新驱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从中央企业的考核评价体系来看,加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有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持。胡迟认为,中央企业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窗口期,将自然形成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

林喜鹏强调,推进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推进资本市场长效机制建设,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支持科技类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发展,壮大耐心资本。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