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进校园引争议,教育部持审慎态度
AI导读:
预制菜进入校园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和家长担忧,教育部表示应持审慎态度,不宜推广。多地家长反映学校午餐存在问题,专家呼吁加强预制菜标准化和安全化建设,确保校园食品安全。
“预制菜是否为隔夜菜”、“预制菜添加剂是否危害健康”、“预制菜质量如何保障”……随着开学季的来临,预制菜进入校园的话题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家长们对预制菜的质量和安全表达了深切的担忧。
新华社9月22日消息,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预制菜进校园”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该负责人明确表示,当前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的态度,不宜推广。
教育部强调,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事关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长期以来会同相关部门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制度规定,不断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管理。食品安全法也明确规定,学校食堂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确保食品安全。
该负责人指出,鉴于预制菜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同时,多地家长反映学校统一配送的午餐存在速度慢、质量差、口感不佳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预制菜进校园的担忧。
在电商平台和线下商超中,预制菜产品逐渐增多,成为年轻人的主要消费群体。然而,预制菜在校园餐食中的应用却引发了诸多争议。家长们普遍认为,校园餐食的安全营养不容忽视,预制菜进校园应谨慎。
以江西赣州蓉江新区某校为例,多名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反映学校午餐存在食材不新鲜、口感差等问题。尽管配餐企业负责人坚称每日采购新鲜菜品,但争议仍在持续发酵。湖北荆州、山东济南、海南海口、广东广州、青海西宁等多地学校也先后公开说明并未将预制菜引入学校。
预制菜是否已大规模进入校园?中央厨房配餐是不是预制菜?多位受访人士表示,目前进入校园的主要是热链盒饭或供学校厨房烹制的净菜和半成品菜肴,大都未使用加热即食的料理包。然而,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采用中央厨房配餐,以“半成品”模式进入校园食堂,也属于使用预制菜的范围。
在“如何看待预制菜进校园现象”的话题投票中,超过80%的网民选择“不赞成”。家长们主要担忧预制菜的安全和质量,以及知情权和选择权难以得到保障。专家建议,预制菜在进入更多消费场景之前,应先加强标准化和安全化建设。
目前,多地已发布地方标准,但预制菜尚无全国统一的强制性标准。专家呼吁,应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预制菜标准体系,确保预制菜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学校应充分听取家长意见,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共同监督校园餐食的安全和营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