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披露一季度金融数据: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社融增量超预期
AI导读:
央行最新披露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社融增量达15.18万亿元,同比增长2.37万亿元。浙商证券分析师指出,信贷供给端延续维稳基调,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但企业端信贷需求仍偏弱。预计二季度将有更多政策推出,对居民中长期贷款形成正向带动。
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或称央行)最新披露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显示出信贷市场活跃度较高。
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指出,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万亿元,同比多增5470亿元,仍处于高位水平。这一数据反映出当前信贷市场的稳健增长态势。
初步统计,2025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7万亿元,表明社会融资规模持续扩大。
3月社融增量达5.89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廖博表示,社融同比支撑项主要来自政府债券,拖累项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和企业债券。他预计,伴随财政资金的逐步拨付和使用,可能对M1(狭义货币)数据逐渐产生正面带动。
3月信贷供给端延续维稳基调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14万亿元。据此,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万亿元,进一步确认了信贷市场的稳健增长。
廖博分析,从供给端来看,3月信贷供给端延续维稳基调,我国货币政策从“稳健”改为“适度宽松”,传递出积极信号。央行在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提出“引导金融机构深入挖掘有效信贷需求,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强监管政策延续缓和基调。
从需求端来看,廖博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逐步修复,但内需相对承压,出口的不确定性升温,内生资金需求仍有待修复。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0.5%,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产需两端扩张加快,但量价阶段性背离,价格指数边际回落。
廖博强调,3月信贷同比仍将受企业端信贷需求的制约,企业贷款同比多增主要来自票据融资多增,有效贷款需求仍然偏弱。同时,3月企业中长期贷款表现较弱,受地方政府债化债影响,部分城投平台隐性债务中的存量贷款被置换或提前偿还,对信贷带来一定扰动。
从居民端看,受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影响,按揭贷回落压力或有缓解,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小阳春”态势。预计今年二季度全国各地将会有更多的调整优化政策相继推出,对居民中长期贷款形成正向带动。
社融同比支撑项主要来自政府债券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7万亿元。廖博分析,3月社融增量达5.89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主要得益于政府债券的发行。
他预计,伴随财政资金的逐步拨付和使用,将对M1数据产生正面影响。对于后续货币政策,二季度财政支出节奏加快,预计存在降准落地的“窗口期”。央行或将通过降准释放长期低成本资金,以配合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
廖博进一步分析,若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央行可能将首要目标从国际收支与金融稳定切换至稳增长和促进物价合理回升,届时有望通过降准降息对冲外部冲击,维持流动性宽松以支持内需。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