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4月14日,海关总署介绍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智慧海关建设加速推进,将打造“无感通关、智能监管”新体验。一季度我国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展现出较强韧性。

4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一季度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介绍了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总额为6.13万亿元,增长6.9%;进口总额为4.17万亿元,下降6%。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与合作,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针对智慧海关建设的最新进展及下一步打算,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表示,总署将加快各业务场景的建设实施,推动海关业务转型升级,打造“无感通关、智能监管”的新体验。

吕大良在发布会上回答了记者提问,介绍了智慧海关建设的最新进展。他表示,一年多来,海关总署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主要路径,推进监管制度改革创新,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海关监管服务全面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已逐步建立了智慧海关框架体系,包括九大标志性工程,各项应用已取得明显成效。例如,卫生检疫智能闸机的应用,为广大旅客提供了无感通关新体验;智能审图技术的应用,则让国门安全防线更加牢固。

此外,海关总署还探索实施了进口铁路运输精矿远程视频查验模式,有效缓解口岸拥堵,提高通关效率,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今年,总署将进一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合作,加快各业务场景建设实施,深化与国际组织的沟通合作。

一季度,我国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实现6.9%的增长。面对外部压力,我国出口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国际市场需求方面,一季度全球制造业PMI均值回升,亚洲、非洲等地区对我国产品需求增长。

国内产业创新方面,中国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专用装备等出口持续增长,新能源产品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外贸经营主体快速响应全球市场需求,传统产业通过“小单快反”模式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消费品领域,国货潮品不断涌现,赢得广泛认可。一季度,我国对欧盟出口体育用品、对东南亚出口化妆品均出现两位数增长。吕大良强调,尽管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我国出口仍具有较大韧性。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