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至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金融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通过加大信贷投入、优化金融服务等方式,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本报记者田耿文 黄力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至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将取得显著进展。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突破,农业农村现代化将迈上新台阶。同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提升至1.4万亿斤,确保重要农产品保持合理自给水平。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聚焦于耕地保护与粮食产能提升。通过加大信贷投入、优化金融服务,持续增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规划》将“守牢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视为首要任务,并启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正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治理等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以黑龙江为例,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近期向讷河市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投放1.95亿元信贷资金,支持耕地治理与保护项目,为讷河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助力。项目建成后,将优化当地生产要素配置,提升耕地生产能力。

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表示,将继续加大农地项目信贷支持,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等,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河南,农发行河南省分行营业部积极探索政策性金融支持路径,审批9.7亿元农地贷款支持潢川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预计新增耕地8000余亩。

此外,金融业正深化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合作,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以黑龙江五常市为例,农发行五常市支行创新服务机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周期服务体系,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

《规划》还提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延伸拓展”。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在粮食安全领域深化金融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牢固。

农发行江苏省分行成功审批投放系统内首笔粮棉油种植固定资产贷款,支持宿迁市宿豫区裕农育秧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推动粮食主产区产能提升。

随着《规划》的实施,金融业正由单一资金供给者向农业全产业链服务者转型,通过产品创新与科技赋能,为端牢“中国饭碗”筑牢根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