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健康产业发展大会聚焦新质生产力与AI科技
AI导读:
华夏时报主办的华夏大健康产业发展大会围绕新质生产力与AI科技展开,探讨了大健康产业在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下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沿趋势,强调了合成生物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重要性。
11月22日,华夏时报社在京成功举办了华夏大健康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金手杖奖颁奖仪式。大会围绕“新质生产力引领变革·AI科技赋能创新发展”主题,汇聚了主管单位领导、行业权威专家学者、医药医疗及大健康企业高管和投资机构代表,共同探索大健康产业在科技创新与政策红利下的未来走向与前沿动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在会上指出,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今年医药行业的高频词,源于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及产业深度转型,呈现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其核心在于创新,涵盖技术、业态模式、管理及制度等方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催生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陈润生强调,合成生物学作为现代生物学与多学科融合的新兴交叉学科,被誉为继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人类基因组计划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通过工程化手段设计合成基因组,合成生物学展现出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巨大潜力,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黄金赛道”。
在医药健康领域,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尤为突出,能够生产难以大规模制造的重要药物,如抗癌药物和疫苗,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治疗及时性和有效性,为患者带来更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合成生物学还激发了医药、农业、能源等产业的创新活力,为解决疾病治疗、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全球性挑战提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然而,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需产学研紧密合作。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石,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打破传统学科边界,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跨界创新人才。
陈润生特别指出,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深入探索生命本质才能更好地利用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推动大健康产业持续发展。同时,建立多元化、开放性教育体系,鼓励学生探索未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产业持续繁荣输送高素质人才。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