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推动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扩大有效投资,提升先进产能比重,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平衡破与立、贯通点与面、兼顾稳与进等推进设备更新的关键要素。

  推动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不仅能够促进技术进步、扩大有效投资,还能提升先进产能比重,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深远意义。与重庆类似,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工业设备更新,以重塑制造业竞争力。

  制造业企业数量庞大,设备种类繁多且专业性强,因此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升级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因地制宜,科学把握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内在逻辑,运用辩证思维,妥善处理好破与立、点与面、稳与进等辩证关系,确保设备更新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平衡“破”与“立”的关系至关重要。设备更新不仅仅是更换新生产设备,更是以科技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立”新设备、新技术、新模式,同时“破”除落后设备和旧的生产模式,以实现降本增效。企业需摸清自身设备状况,算好经济账,构建“渐进渗透、滚动替代”的更新机制,确保在破与立的动态平衡中实现新旧动能有序衔接,避免产业链因过快淘汰旧设备而断裂。

  贯通“点”与“面”的协同推进同样关键。在当前产业变革的历史性窗口,设备更新不仅是企业的个体需求,更是产业集群跃升的重要支撑。因此,我们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推进,打通企业单点变革与产业整体转型的传导路径,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升级,以面的规划引导点的布局,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点与面共振,共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兼顾“稳”与“进”的平衡发展也尤为重要。在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推动下,各地推动设备更新的热情高涨。在制定政策和配置资源时,地方政府应充分考虑自身产业实际和企业市场需求,找准重点领域,稳中求进、循序渐进。同时,要精准把握技术迭代周期与市场消化能力的匹配度,既不错失技术革命窗口,也不忽视系统风险,防止过度更新透支企业转型能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