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CPI和PPI数据,环比和同比均下降,但CPI环比表现好于季节性,核心CPI同比明显回升。分析认为,受政策带动供需结构有所改善,但需求不足压力依然明显,二季度宏观政策加快落地可能性大。

  国家统计局4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季节性因素及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和同比均有所下降。但CPI环比表现好于季节性,核心CPI同比明显回升,由上月的下降0.1%转为上涨0.5%,显示出“两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供需结构有所改善,价格呈现积极变化。然而,一季度CPI和PPI数据均表明需求不足压力依然显著,二季度宏观政策加快落地的可能性增大。

  对比Wind统计的机构预测,CPI实际表现略优于市场预期。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指出,CPI环比降幅小于季节性,同比降幅收窄,核心CPI明显回升。

  分析普遍认为,3月CPI下降主要受季节性及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随着天气转暖,鲜活食品大量上市,食品供应充足,价格环比下降1.4%,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24个百分点。服务价格亦呈现季节性回落,飞机票和旅游价格分别下降11.5%和5.9%。此外,国际原油等能源价格下行也是拖累因素之一,国内成品油价格在3月两次下调。尽管如此,3月CPI环比表现仍好于季节性,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效应逐渐显现。

  更为积极的是,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数据以及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数据均有所上涨,反映出提振消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供需结构改善。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此表示认同,但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则认为,未来核心CPI回升高度不宜高估,需继续关注提振消费、稳楼市、稳股市、促民企相关政策的落地情况和成效。

  数据显示,一季度PPI同比下降2.3%。整体来看,市场人士认为当前需求不足压力依然明显,叠加外部不确定性加大,二季度宏观政策加快落地的可能性较大。伍超明预计,二季度国内宏观政策将进入集中发力期,政策将重点聚焦提振消费、稳楼市、稳股市、促民企等,以期打破当前低通胀格局。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