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湖南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引领种业科研,突破育种技术瓶颈,成功培育出多种优良作物种子。同时,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耐盐水稻研究上取得新突破,为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中,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不仅是农作物生长的起点,更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石。

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作为国内顶尖的种业科研基地,汇聚了大量农业科技精英,致力于生物育种技术的革新。该中心自主研发的100余款液相育种芯片,广泛应用于种质资源与育种材料的评估鉴定、重要性状基因的挖掘等领域,成功打破了长期以来对进口固相芯片的依赖。

华智生物分子育种技术智创中心的研究员郭铭凯透露,他们利用高通量仪器,对上游提取的DNA进行精细检测,以确定每个DNA对应植株的碱基型。

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开创性地构建了“2+8”矩阵式研发架构,该架构以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集成为支撑,以重大新品种培育为应用场景,实现了技术、基因、材料、品种“四大创新”的深度融合。

常务副总经理刘志贤表示:“我们将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应用于湖南的每一个物种,显著提高了生物育种效率,这对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科研攻关成功突破了育种等农业生产的关键瓶颈,新技术在生产端的广泛应用,转化为推动农业生产进步的新质生产力。

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朝晖认为,育种技术的创新为新种源的创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这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旨在确保粮食安全,实现新质生产力在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基于先进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系谱选育技术,结合优良底盘亲本耐盐基因聚合等创新手段,成功培育出米质优良、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水稻新品种,耐盐水稻研究取得新突破。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艾治勇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耐盐碱水稻研究的科学手段与方法,力求在耐盐碱水稻研究领域取得更大进步。”

作为种业大省,湖南近年来不断加强良种技术攻关,积极培育稳产高产的优良作物种子,为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在新技术赋能下,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在湖南诞生,并撒向全国田间沃野。

(图片来源:新华社,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