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1月24日,四部门联合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此次行动或意味着算法治理常态化。业内指出算法合规与平台商业逻辑存在冲突,专家建议提高算法透明度。

11月24日,中央网信办联合其他三部门共同启动了“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据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尽管中央网信办往年也有算法检查,但此次专项行动可能预示着算法治理将成为常态。

业内人士深入剖析指出,推荐算法作为网络平台最核心的部门,承担着提升日活跃用户(DAU)指标的重任。算法合规性不仅影响用户活跃度与留存率,还直接关联平台利润。因此,在缺乏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平台内部往往缺乏严抓算法治理的动力。这一现实状况凸显了算法合规与平台商业逻辑之间的根本冲突。

一位曾在头部短视频平台工作的前员工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提到,由于主要部门背负着DAU增长目标,治理工作往往会对用户活跃度和留存产生负面影响。同时,风控部门在公司内部的话语权较小,导致在缺乏外部监管的情况下,内部合规标准较为宽松。

对于这一现象,有学者形象地比喻为“在瓷器店里抓老鼠”,意指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平台在治理算法问题时面临着投鼠忌器的困境。只有那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平台,才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去严格规范内容生态。

针对这一问题,专家提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提高算法透明度,通过公开算法来增加治理的可行性和效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