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数交所成立3年来,数据交易额累计有望突破50亿元,数据资产化空间巨大,数据产业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

2021年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简称“上海数交所”)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数据资产交易市场的先锋探索正式启航。3年间,上海数交所紧抓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契机,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数据资产交易市场的构建与发展。

在25日于沪举行的2024数据资产管理峰会上,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上海数交所预计2024年全年数据交易额将突破40亿元大关。至2024年底,累计挂牌的数据产品数量将超过4000个,为企业对接的金融服务授信金额也将超过5亿元。加上2022年的1亿元和2023年的11亿元,上海数交所自成立以来的数据交易额累计有望达到50亿元。

3年来,我国数据资产价值得到快速释放,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加入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行列中,成为推动数据价值实现的积极力量。在峰会上,上海市测绘院携手上海数交所共同建立了时空地理数据行业创新中心,旨在加速卫星遥感及地表覆盖数据的开发利用,推动行业数据的流通与交易。

同时,光明乳业集团与上海中心也正式启动了数据资产入表工作,计划对数据资源进行系统梳理与应用规划,并有序开展数据合规评估、数据产品挂牌交易、数据资产入表等一系列工作。此外,数据资产作为企业的新型资产,其应用范围正逐步从资产入表拓展到相关资产的融资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左岸芯慧(上海)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农业领域的首个RWA(现实世界资产通证化)项目——“马陆葡萄RWA”项目,并成功完成了1000万元的股权融资。RWA通过将实物资产的所有权以数字代币形式存储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实现了数字世界的“IPO”,促进了现实世界资产的数字化转化。

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数据资产管理中心主任刘小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RWA利用区块链等技术,为真实世界中的实物资产、知识产权、数据要素等无形资产赋予了数字形态,从而在真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建立了价值映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委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也在会上指出,中国正在构建创新型的数据产业体系,这一产业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兴产业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预测,数据产业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朱民强调,尽管中国数据总量已超过美国,但数据资产存量仍然较低。他建议政府应开放公共数据,促进公共数据与企业数据的结合,以产生增值的生产力;企业应高度重视自身的数据资产,将其视为战略资产;同时,应鼓励和支持科技企业生产和打包数据,以满足市场对数据科技企业的需求。

会上发布的《2024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研究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规模约为1537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约2841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7159亿元,展现了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的强劲增长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