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试点两周年,缴存意愿待提升
AI导读:
个人养老金试点两周年,开户人数快速增长,但缴存比例仅为22%。银行系产品占据主流,投资型养老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仍需提升缴存意愿,适当放宽覆盖范围限制。
■个人养老金试点两周年
个人养老金试点开展两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6000多万人已开通账户,市场上架了836只相关产品。然而,相较于开户人数,实际缴存人数比例仅为22%,显示出资金缴存意愿待提升。
业内人士指出,个人养老金试点成效显著,开户人数快速增长,金融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但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个人养老金制度,还需有效激活资金缴存意愿,并适当放宽覆盖范围限制。
从产品供给角度看,银行系产品占据主流市场。数据显示,截至11月25日,共有个人养老金产品836只,包括储蓄类、基金类、保险类及理财类产品。其中,银行理财产品累计销售规模超47亿元。
绝大多数理财产品实现了正收益,尤其是农银理财的两只产品,年化收益超过7%。但仍有部分产品未能达到业绩比较基准。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两年来,已让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获得初步发展,并增加了试点地区居民对养老金的了解。金融机构也从中受益,积累了金融服务经验。
此外,投资型养老理念逐渐深入人心。31岁至40岁的中高收入人群成为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缴费和购买产品的主要力量,他们希望通过提前准备为退休养老打好基础。
然而,个人养老金面临“开户热,缴费冷”的问题。一些银行在推广个人养老金账户时提供了返现优惠,但缴存情况并不理想,多数人持观望态度。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金维刚指出,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存在五方面问题,包括实际缴存和投资人数占比低、产品分布不平衡、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被排除在外、税收优惠力度不足、投资产品选择范围有限等。
针对这些问题,金维刚建议适当放宽覆盖范围限制、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加强养老投资金融产品的研发和监管等。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计划将个人养老金试点项目逐步推向全国。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个人养老金制度,并择优将更多中小银行纳入养老金业务办理机构范围。
工银理财总裁高向阳则从银行理财参与养老体系建设角度出发,建议引入长期限增量资金,推动银行理财纳入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范围等,以进一步提升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积极性。
(图片说明:个人养老金产品种类丰富,银行积极参与试点)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