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了农业强国建设、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强调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和耕地保护等核心议题。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李雁争)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简称《规划》)。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王琳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表示,这是我国首份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2027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农业强国建设、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

  《规划》指出,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将取得明显进展;至2035年,成效显著;至本世纪中叶,农业强国全面建成。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成为核心议题。

  王琳解读称,《规划》全方位、全领域地规划了农业强国建设的路径,特别强调了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方向。

  粮食安全被置于头等位置,《规划》要求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筑牢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基石,加强保护和建设至关重要。

  王琳强调,我国以9%的耕地养育了近1/5的世界人口,面对耕地资源紧张的现状,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优化耕地布局、加强农田建设质量监督、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耕地治理改良等,力求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保障。

  同时,《规划》明确守牢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此外,《规划》还提出,通过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推动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王琳指出,《规划》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加快种业等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推进重大农业科技突破,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