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产业工人是制造强国的核心力量,但面临职业发展困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意见,强调健全职业发展体系。本文通过采访专家和企业案例,探讨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通过改革和政策引导助力其成长。

产业工人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力量。然而,当前产业工人在职业道路上遭遇诸多挑战,如发展空间受限、成长路径不明、竞争激烈等,导致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为破解这一困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旨在健全职业发展体系,助力产业工人成长。

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发现产业工人的职业未来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王霆指出,产业工人的稳定性和成长性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不仅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还能创造更多晋升机会,促进社会公平。

当前,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主要有技能提升和管理晋升两条路径。浙江传化集团的张建军通过管理晋升路径,从一线生产操作工人成长为基地总经理助理,展现了职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同时,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如传化集团已累计培训产业工人3500多人次。

然而,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仍面临新问题。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汪雯指出,尽管产业工人收入上涨,但在工作强度、稳定性、晋升机会等方面尚未达到高质量就业标准。此外,随着第三产业兴起,产业工人更倾向于灵活化雇用形式,导致技能提升和职业规划受限。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王星强调,健全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体系对于增强就业韧性和提升社会地位至关重要。为此,《意见》提出畅通向上发展通道和贯通横向发展机制,包括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等。

王霆认为,这些措施为产业工人提供了清晰的晋升路径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企业应积极参与技能人才评价的标准制定和执行,推动职业发展体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浙江传化集团通过设立职工工作室、支持外部培训等举措,为产业工人构建良好的职业发展体系。

然而,一些企业仍面临人才培养流失、人力成本上升等困难。王霆建议,企业应根据战略目标和外部市场发展预测人才需求,做好人才盘点和梯次培养,推出长期激励措施。对于政府而言,应及时补位提供公共培训,促成多元主体合作,构建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

汪雯建议,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应设立职业顾问,为产业工人提供培训安排、职业规划、晋升路线等就业建议,推动就业促进工作走向更长职业生命周期的终身发展。

(图片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