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展示了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数字化转型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文章探讨了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在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一批文化创意企业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崭露头角。梵高写真馆利用AI技术,让观众能够现场生成梵高风格的“自画像”,而动捕影棚则通过最新动作捕捉技术,使建模人物的动作与表情栩栩如生。这标志着数字化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当前,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得益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供给质量的提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及超高清、物联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创新应用,为数字文化产业注入了强大的新动能。北京、上海等城市通过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区域中心,进一步推动了文化企事业单位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线上演艺、数字创意内容、数字艺术作品等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为消费者带来了丰富多元的文化享受。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和《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文化产业数字化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和明确的方向指引。

然而,在文化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如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开发程度不足,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应用程度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的建设还需加强。为此,我们需要从多维度施策,加快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助力传统文化产业在数智转型上实现质的飞跃。

数字化技术正在带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从数字化博物馆到数字展览,从智能推荐系统到个性化内容创作,技术应用日益成熟。我们应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集成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探索文化表现的新形式、新路径和新场景。同时,激发数据资源要素的潜力,推动文化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服务等环节的产品开发。

此外,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线上线下相融合,如云演艺、云展览等,可以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的供给,促进消费升级。建设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则可以实现溢出效应,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对待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时,我们需要构建包容审慎、协同共治的发展治理体系,科学处理好技术与文化、创新与保护、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创新治理工具,形成以技术治理技术的新手段,推动形成文化产业数字化治理共识和创新合作。

数字技术已深度嵌入文化生产、展示、传播、服务和消费的全过程,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创新可能。数字化不仅是文化产业的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生产方式,正在重塑文化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在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平衡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其社会影响,兼顾市场需求与政策引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