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胖东来和雷军遭遇AI技术侵权,AI生成的视频误导公众,破坏网络生态。呼吁加强监管,保护用户合法权益,同时鼓励创作者合法使用AI技术。

□江德斌

11月24日,胖东来商贸集团发表声明,指出在多个第三方网络平台发现未经授权的账号,利用AI技术生成公司创始人于东来的声音,并对享有著作权的视频内容进行非法剪辑和篡改,添加误导性文案后发布,严重误导公众,破坏了网络生态的健康与秩序。胖东来强调,此类行为已构成违法侵权,并严正警告相关账号立即停止侵权行为。(11月25日上观新闻)

这些AI生成的视频通过文案编排,结合AI生成的于东来声音与胖东来素材画面,高度仿真,令普通网友难以分辨真伪。由于视频内容并非于东来的真实声音和观点,具有一定的误导性,涉嫌侵犯人格权及著作权,对于东来及胖东来的名誉和形象造成损害。平台应迅速采取措施删除此类视频,司法部门也应介入调查,追究造假者的法律责任。

此前,小米创始人雷军也曾遭遇AI配音的恶搞,有网友利用AI生成的“雷军语音包”制作并传播恶搞视频,引发广泛网络关注,部分网友甚至信以为真。雷军对此公开表示困扰,并呼吁大家停止此类行为。随后,相关平台删除了这些恶搞视频。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AI生成技术滥用的社会负面效应。

近年来,AI技术的飞速发展降低了深度伪造和低价量产的门槛,AI生成的影像、换声及换脸视频层出不穷,部分作品制作精良,真假难辨。这些视频虽然吸引眼球,但背后隐藏的风险不容忽视。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导致网络舆论被误导,引发社会恐慌情绪,甚至诱发网络欺诈等行为。《2024年人工智能安全报告》显示,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在2023年激增30倍,对网络安全和社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有效监管和强力治理至关重要。于东来和雷军遭遇的AI侵权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名人尚且难以防范此类侵权,普通人更是难以自保。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强对AI生成技术滥用和侵权行为的监管,规范技术使用标准和界限,严厉打击违法AI侵权行为。同时,平台也应加强AI生成内容的审核和管理,探索建立声音、肖像保护机制,确保用户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AI生成作品的传播效果良好,充分展示了该技术的市场潜力和巨大价值。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AI生成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打击非法侵权行为的同时,我们也应保护AI生成技术的正常合理使用。鼓励创作者通过正规渠道获得合法授权,生成具有版权保护的创意作品,实现技术的良性循环,让技术产生促进社会发展的正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