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债市陷入调整,债基业绩大幅回撤,债券牛市终结的观点开始流传。投资者需警惕利率低位上行的风险,同时关注债市未来的走势。

  近期,债市经历显著调整,债券型基金业绩普遍大幅回撤,市场上关于债券牛市终结的论调逐渐增多。

  “辛苦赚了一季度的收益,在5月份几乎全部亏空。”一位债券投资者无奈地向记者倾诉。

  据数据显示,5月份,超过八成的债券型基金收益为负,涵盖可转债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以及混合型二级债基。其中,可转债基金跌幅最大,单月最大跌幅超过6%,而中长期纯债基金的最大跌幅也接近4%。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债券市场曾经历一波小高潮。今年2月初,由于市场恐慌情绪蔓延,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行至2.8%,具有避险功能的债券型基金因此受到资金追捧。从2月中下旬至二季度初,债券收益率再度下行,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涨幅也达到了年内的最高点。

  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回到海外疫情冲击前的水平,但仍需警惕利率在低位上行的风险。从长期角度看,债券型基金仍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且其收益普遍能超越银行理财产品。

  债市急转直下,债基业绩大幅回落

  自5月初以来,债券市场急转直下,一向以稳健收益著称的债券型基金也遭遇了较大波动。数据显示,5月份,上证债券指数中的公司债、企业债、国债和转债的涨幅分别为0.46%、0.45%、-0.01%和-3.41%。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涨幅更是跌至-0.7%,这也是今年以来唯一一个月平均涨幅为负的月份。从全市场可统计的债券型基金收益来看,5月份跌幅超过4%的基金有10只,跌幅超过3%的基金达到56只,负收益的债基占比超过86%。

  可转债基金在5月份的表现尤为糟糕,单月最大跌幅达到6.29%,位居各类基金之首。同时,多只可转债基金也占据了债券型基金5月收益亏损榜单的前列。今年以来,可转债市场在一季度受到资金的爆炒,导致可转债价格严重偏离正股股价。4月1日,深交所再次发出警示,提醒投资者高度重视可转债交易风险。

  尽管如此,截至5月31日,债券型基金年内平均涨幅仍为2.02%,保持正收益。然而,由于5月份的大幅下跌,部分债券型基金甚至亏掉了一季度赚取的所有收益。

  债券型基金并非保本保收益产品,出现负收益属于正常现象。其所投资的债券标的除了每天应有的利息价格外,还包括债券净价。该价格类似于二级市场的股价,每天都会出现波动。影响净价的因素众多,如市场利率、发债主体的信用风险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等。一旦净价跌幅超过每日利息价格,债券当天的全价就会出现负数。

  市场利率的波动是影响债券型基金收益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73%,较5月初回调了17个基点。事实上,在5月20日之前,债券市场曾连续出现震荡回调,这对债券型基金的收益产生了较大影响。申万宏源证券认为,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并未改变市场的方向和节奏,主要是收益率下行空间大于预期。

  债市震荡调整,未来走势如何?

  此前,债券型基金业绩告负主要受困于债券主体信用违约等风险事件。然而,今年以来,信用债市场风险并未大规模爆发,各国政府也在积极释放流动性。

  数据显示,4月29日至5月12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从2.48%上涨至2.67%,短短7个交易日上涨近20个基点。这一涨幅引发了市场担忧,债券市场是否会从牛市急转成熊市。

  富荣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监、基金经理吕晓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4月30日至5月21日,债市整体呈现震荡下跌的特征。主要利空因素逐渐落地,包括利率下行过快导致绝对收益率进入历史低位、银行理财和存款成本下降缓慢以及多重利空相继出现等。央行自5月开始进入货币政策操作的空窗期,市场预期的降息落空,从而加剧了对利率上行的担忧。”

  对于可转债市场的大幅回落,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夏风光分析称:“可转债具有债性的一面,是一种下有底的品种。经过前期的回调后,现在的平均到期收益率大概在负1%左右,转股溢价率也在30%以内。总体上的水平趋于合理,后面逐渐企稳的可能性很大。但投资者仍需注意个券的差异,做好区分价值品种和投机品种。”

  海楚资产投资经理刘颉表示,5月债基业绩回落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频率放缓,市场对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落空;二是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向好,各项经济金融指标数据均超预期;三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加速带来的债市供给压力大增。他认为债市调整可能会持续到下半年,投资者需谨慎应对。

  如何判断债市牛熊拐点?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以及各国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不断出台,债券市场未来的走势备受关注。

  吕晓蓉认为,判断债市是否牛熊转换仍需关注基本面与政策面。债市调整有基本面因素的支持,毕竟经济已经过了最低迷的阶段而货币政策也度过了最宽松的阶段。当利率调整到一定安全点位时,例如当前的30年国债利率基本回到了疫情前、10年国债利率基本回到海外疫情冲击前的点位时,利率或再次出现企稳并略有下行的可能。但在更长时间维度上仍需警惕利率低位上行的风险。

  吕晓蓉建议投资者将债基作为长期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并尽量避免追涨杀跌。拉长时间看债基收益仍能跑赢银行理财。她表示:“如果要给出短期的操作建议我们认为利率急跌后可能出现阶段性企稳但中长期维度仍有一定上行风险。在经济缺乏增量引擎、全球高债务低利率的大环境下利率大幅反弹的空间有限。”在利率整体震荡或上行过程中债基净值波动难以避免但基金经理也会通过资产调配降低组合风险投资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甄别更适合自己的债基。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