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
AI导读: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涉企收费监管进入更加规范化新阶段。该指导意见提出7方面重点任务,旨在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涉企收费全过程闭环监管。
近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这份《指导意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防治并举、标本兼治,标志着我国涉企收费监管迈入了更加规范化的新阶段,为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供了有力保障。
明确重点任务,强化监管力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涉企收费监管工作,近年来持续整治涉企违规收费,涉企收费秩序明显好转。然而,涉企违规收费问题仍具有复杂性和反复性,一些领域和地区违规收费行为时有发生,加重了企业经营负担,破坏了营商环境。为此,《指导意见》着力健全涉企收费监管制度,提出7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政策评估审核工作机制、加强涉企收费政策常态化宣传解读、健全涉企收费跟踪监测制度、健全涉企收费问题线索收集和处理机制、加强相关领域收费规范、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关切
《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举措。如针对涉企收费政策数量多且分散、服务内容不清晰,企业查询难、维权难的问题,提出建立目录清单制度,实现“清单全覆盖”,明确收费项目对应的服务内容,让企业一目了然。同时,健全问题线索收集和处理机制,形成问题线索闭环处理,着力解决企业普遍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
突出标本兼治,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指导意见》不仅强调对已经发生的涉企违规收费问题进行坚决治理,对违规行为“零容忍”,而且注重从源头上、日常中预防涉企违规收费问题的发生。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降低违规收费滋生空间,构建预防与惩治相协同的监管机制。同时,推动完善体制机制,铲除滋生涉企违规收费问题的土壤,实现长远“治本”。
此外,《指导意见》还注重全链条治理、源头治理和协同治理,形成对涉企收费的全过程闭环监管,推动完善涉企收费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振霞认为,《指导意见》的出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标志着涉企收费改革实现了从“减负治标”向“制度治本”的转变。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