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措并举为企业减负,助力企业稳健前行
AI导读:
今年国务院将聚焦“四乱”、拖欠企业账款、企业成本负担重等问题,多措并举为企业减负。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扩大财政奖补规模等,以激发企业活力,提升发展效益。同时,还需关注中小微企业的困境,消除隐性成本,减轻企业心理负担。
记者从2日召开的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2025年工作会议获悉,今年将聚焦“四乱”、拖欠企业账款、企业成本负担重等问题,多措并举为企业“松绑”。(4月2日新华社)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其减负行动关乎企业的生存力、市场的活跃度。经济发展中,企业若承受过多负担,必然影响其发展步伐。唯有积极减负,方能助力企业稳健前行,长远发展。当前,我国经营主体总量已突破1.88亿户,切实为企业减负,就是为其注入活力,进而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发展效益。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包括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扩大财政奖补规模、强化涉企收费监管、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等。随着政策逐步落地,企业活力与韧性不断增强。然而,仍需正视的是,企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因体量小、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低,面临着成本攀升、负担加重等困境。
为企业减负,是一道精细的运算题,不容丝毫“误差”,需明确解题方向,精准施策,确保帮扶效果。
一方面,要削减“显性”成本。高成本是企业负担沉重的直接体现,如税收、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融资、用能用地、物流等成本,均如“包袱”般影响企业轻装上阵。因此,需精准落实并持续优化税费支持政策,扩大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范围,加快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同时,各地在执行过程中需注重企业体验,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避免好政策“打折”。
另一方面,要消除隐性成本。现实中,企业负担往往隐含于各种“隐形”收费之中。对此,国务院已提出建立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措施,规范涉企收费行为,确保“清单之外无收费”。
此外,还需减轻企业的心理负担。近年来,一些职能部门在调研、帮扶企业时,有时因尺度不当、频繁扰企,导致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给企业带来心理负担。因此,开启“勿扰模式”,减少不必要的“关爱”,也是对企业的一种精准帮扶。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