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发布: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AI导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从国家安全高度谋划水安全问题,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水安全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这一顶层设计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出发,精心谋划、部署并推动解决水安全问题,为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绘制了蓝图,为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与国家电网、公路网、高速铁路网等基础网络相比,国家水网并非单纯的工程网络,而是一个以自然河湖为基底,通过引调排水工程、调蓄工程及智慧调控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是基本水情。为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进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等水利设施建设,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成功抵御了多次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然而,与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的要求相比,我国水安全保障工作仍存在不足。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水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导致河道断流、湖泊萎缩等生态问题。同时,极端天气频发,部分大江大河及主要支流堤防标准不达标,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不完善,部分水库存在安全隐患。
国家水网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石。根据《规划纲要》,到2035年,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将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需抓住“纲”“目”“结”三个方面:以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为“纲”,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为“目”,促进水资源配置工程互联互通;综合考虑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发电、生态等综合功能为“结”,实现国家骨干网与省市县水网联合调度,全面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
治水兴水,利国利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问题。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锲而不舍、持续用力。为确保《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应加强组织实施、政策保障和科技支撑,通过联网、补网、强链,逐步形成国家水网“一张网”,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布局相均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