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步入市场化新阶段,电价改革引发抢装热潮
AI导读:
电力市场改革推动新能源行业步入市场化新阶段,新老划断政策引发新能源企业抢装热潮。6月1日后,新能源项目收益模式转变,电价波动加剧。分布式光伏项目需求激增,光伏组件价格上涨。新能源入市后,现货市场电价波动增强,考验项目选址和技术能力。
在电力市场,多个部门今年出台改革方案,推动我国新能源行业全面步入市场化新阶段。新政策执行新老划断,2025年6月1日以前投产的新能源存量项目,通过差价结算,实现电价与现行政策妥善衔接;6月1日及以后投产的新能源增量项目将参与市场化交易。
记者调研发现,江苏、广东等地的大量新能源企业正在加速建设,以追求存量政策的保障。

在江苏泰州,一家工厂正在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装机达到5兆瓦,该项目2月底开工,计划6月1日新政策实施前并网。6月1日前并网的项目享受原有保障性电价政策,此后并网的新项目电价由市场交易决定。

6月1日后,新能源项目的收益模式将从“发电量×固定电价”转向“市场化交易电价+场外差价”,电价波动加剧。广东汕头一个总投资约24亿元、年发电近6亿千瓦时的淡水渔光互补一体化项目近日并网,未来可选择参与市场化交易。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电力交易中心分析结算部副经理朱文俊表示,将以“市场电量+基数电量”模式结算,其中市场电量部分根据市场化交易形成的价格结算,基数电量按原有上网电价结算,保障新能源电站收益预期的相对稳定。

受6月1日政策节点影响,分布式光伏项目抢装需求激增,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订单大增。3月以来,光伏组件厂家生产线几乎24小时运转,订单排至二季度末。

目前,主流光伏组件价格从0.6元/W涨至0.7元/W以上,部分分布式光伏组件现货价格上涨至0.8元/W。业内人士认为,此轮涨价是政策驱动的阶段性现象,三季度组件价格可能回调。
新能源增量项目迎市场“成人礼”,交易电价大幅波动,反映电力供需变化。市场机制深度激活,新能源产业将告别补贴依赖,实现高质量发展。
山东电力现货市场运营大厅实时更新市场出清价格,反映电网供需情况。山东新能源风电光伏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但新能源“靠天吃饭”,电网负荷需求多变,现货市场价格大幅波动。
山东、浙江等地出现过短时“负电价”现象,蒙西、山西等地现货电价也曾突破1元/千瓦时。负电价旨在引导用户在不需要用电时增加用电量,帮助新能源消纳。

国网南瑞集团电力市场专家曹荣章表示,为保证中长期收益,宁愿牺牲短时间内的负电价,总体来说仍有正收益。

江苏连云港的一个大型渔光互补项目年发电量约5亿度,新政后电量将实现市场化交易。

新能源入市后,现货市场电价波动增强。新能源增量项目按自身边际成本报价,考验项目选址和技术能力,实现优质优价。

曹荣章指出,现货市场频繁出现低电价会影响项目收益和预期目标,因此投资会更加理性。
(文章来源:央视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