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行再度调整存款利率,银行息差压力有望缓解
AI导读:
自6月8日起,多家国有大行将调整存款利率,旨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稳定息差。文章解读了存款降息的原因、对银行利润的贡献、未来降息空间以及LPR是否下调等问题,并展望了银行长期盈利和估值重估的前景。
■ 中金研究
自6月8日起,国内多家国有大型银行将再次调整存款利率,其中活期存款利率将下调5个基点至0.2%,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2.05%,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15个基点,分别至2.45%和2.5%。
此次国有大行再度下调存款利率,背后有四点主要原因:首先,自2022年以来,贷款需求持续疲软,贷款利率不断下行,导致一季度银行息差降至历史新低的1.91%。为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稳定息差,存款降息成为必要举措。其次,长端存款利率的下调旨在压平存款利率曲线,使其与国债收益率曲线趋近,从而降低银行长端负债压力,缩短负债久期。再者,由于理财净值化、股市波动以及房地产市场疲弱,居民财富更多地流向存款,个人定期存款同比增速达到了2012年以来的最快水平。然而,随着贷款投放前置和后续可能放缓,银行的揽储压力有所减轻。最后,存款降息还有望增加消费倾向,减少因存贷款利率倒挂而产生的资金套利行为。
针对存款降息对银行利润的贡献,考虑到4月出台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增加了对存款利率合意调整幅度的考核,预计后续中小银行也将跟进同步下调存款利率。据估算,若活期、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下调5bp、10bp、15bp和15bp,将能为银行节约约1200亿元的负债成本,对银行净息差、营收和净利润产生正向贡献,分别为3bp、1%和3%(年化)。其中,活期存款占比较高的上市银行将更为受益。
展望未来,此次降息后,预计在未来1-2年内,存款平均利率仍有约20bp的进一步降息空间(不包括此次降息)。这一预测主要基于自2020年以来,银行贷款利率已下行超过2017年的低点,而存款利率则基本持平,仍高于2017年水平约40bp。其中,约15bp为存款定期化的影响,25bp为存款利率上行导致。因此,若存款利率跟随贷款利率调降,存款利率有望下调25bp回到2017年水平。特别是定期存款和企业活期存款的下调空间较大,包括规范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结构性存款、互联网存款等“创新存款产品”。在此假设下,不考虑存款活期化影响,预计能节约银行负债成本约7000亿元,对上市银行净息差、营收和净利润的正向贡献分别为17bp、8%和16%。
关于LPR是否会下调的问题,考虑到新发放对公贷款和按揭贷款利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当前融资成本已非经济的核心矛盾。更重要的是通过财政、基建和房地产政策来稳定市场预期。此外,此轮存款降息旨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因此下调MLF的必要性不高。然而,考虑到LPR的形成机制为“MLF+加点”,加点取决于资金成本、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等因素,因此不排除银行负债成本下调带动LPR单边下调5-10bp的可能性。
展望未来,银行长期盈利有望逐步见底,估值有望继续重估。在近期发布的报告《探索银行低估值之谜》中,我们提出了银行长期ROE和息差企稳的逻辑。在此条件下,银行股前向市净率有望修复到2020-2021年均值0.7-0.8x的水平,相比当前约0.5x的水平,隐含着30%-50%的修复空间。本轮存款降息验证了我们此前的观点,有望成为银行继续重估的催化剂。因此,我们重申推荐低估值、高股息、经营稳健且业绩存在改善空间的国有大行。同时,我们也继续推荐区域经济活力强、盈利表现相对较好的区域性银行。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