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近期大幅波动,基金经理建议坚持长期趋势
AI导读:
近期中国债市经历显著调整,部分债券基金单日净值跌幅较大,但基金经理认为短暂波动不影响债市长期向上趋势,建议投资者多坚持一步。多家基金公司对债市回调原因及后期走势进行了分析。
中国网财经11月16日讯(记者张明江)近期,中国债市经历了一场显著调整。11月14日,纯债基金单日跌幅达到35-55BP,这一跌幅上一次出现还是在20年7月,当时正值疫情后经济V型反转。受此影响,部分债券基金单日净值跌幅较大,尤其是中短债基金,其收益明显缩水。
然而,基金经理们普遍认为,这短暂的波动并不会影响债市长期向上的趋势。他们建议投资者在面对市场波动时,应保持冷静,不要轻易放弃,因为往往只需要再多坚持一步,就能迎来黎明的曙光。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5日,近一周内可统计的3447只短债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基金中,有3085只净值下跌,占比接近九成,平均跌幅为0.29%。具体来看,近一周内,有4只短债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基金的跌幅超过1%,557只跌幅超过0.5%。债市的大幅调整也导致不少债券基金近三个月的业绩转为负数,两类基金近三个月平均下跌0.06%,纯债基金“稳稳的幸福”形象似乎不再。
11月14日当天,更有4只债券基金的单位净值跌幅超过1%,171只跌幅超过0.5%,纯债基金单日跌幅几乎将三个月的收益全部回吐。对于债市此次大幅回调的原因,多家基金公司给出了分析。博时基金认为,资金面继续上行、防疫政策调整和金融16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主要原因。诺安基金则指出,除了银行间资金面较前期边际收紧外,防疫优化及房地产放松的措施也使债市受到冲击。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债市牛市行情下,大部分机构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到年底,最重要的是保住全年的收益。因此,一有风吹草动,部分机构就选择先剁仓,以避免承担年底未知的波动风险。叠加9月以来市场悲观情绪,导致债市出现大跌。
对于债券市场后期的走势,诺安基金认为,尽管社融、出口、通胀数据低于预期,但地产放松及疫情管控优化使得市场风险偏好大幅增加,债市继续做多的逻辑迎来重大改变。叠加年底资金利率波动预计增加,债券市场调整幅度可能比预想中大。建信基金则认为,四季度经济延续弱修复的概率较大,但中长期外需回落、内需偏弱的现实压力仍然存在,债券市场面对的局面相对友好。
博时基金认为,债市调整更多是情绪面冲击,是对预期的自我修正。基本面的拐点尚未到来,情绪面的余波已充分释放。债市的调整基本告一段落,快速调整后配置价值再现。工银瑞信基金固定收益部投资副总监姚璐认为,基本面向上风险较为有限,但考虑到债券估值仍处于偏贵位置,因此对债市整体观点偏中性。同时,基于目前的资金利率水平和后续年底资金面流动性仍有不确定性的判断,中短债基金现阶段杠杆水平不宜过高。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