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批国采4月落地,药品集采政策或迎拐点
AI导读:
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将于4月正式落地,全国医疗终端将迎来新一轮价格调整。随着过评企业数量增多,集采门槛提高。行业共识认为,“唯低价”集采政策或迎来拐点,未来将完善质量评价体系与市场准入规则。同时,需分层次集采,明确各类药品区别,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将于4月正式落地执行,全国医疗终端将迎来新一轮价格调整与供应优化。目前,各省正积极推进执行准备工作,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加速确认第二备供企业,并调整残缺规格药品清单;湖北省已完成挂网信息公示;天津明确三方协议签署时间表,确保无缝衔接。
近年来,随着过评企业数量增多,国家集采门槛逐步提高。第十批集采时,各品种的综合竞争格局已达7家及以上,预计第十一批将有超过110个品种满足入围门槛,其中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20余个品种销售额超10亿元。科伦药业、倍特药业等企业或将成为下一轮集采的“主力军”。
2024年年报披露数据显示,药企盈利分化趋势明显。虽然部分企业维持较高利润,但行业整体萎缩增加了其他企业的经营压力。
截至2024年底,各省份的国家组织和省级集采药品品种数已达500个以上,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优化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
行业共识认为,“唯低价”集采政策或迎来拐点,价格导向型集采机制正酝酿结构性调整。通过完善质量评价体系与市场准入规则,将改变单纯依靠价格竞争的行业生态,回应医疗机构关切,并为企业持续投入和质量提升释放积极信号。
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未来药品临床疗效、全过程质量管控及稳定供货能力或迎来更科学的量化评价指标。同时,需分层次集采,明确原创药、首仿药和普通仿制药区别,延长原创药保护期限,并给予政策补贴,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