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贵州省与深圳市签订“东数西算”算力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两地算力供需平衡、数据要素安全畅通流转,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同时,贵州贵安超算中心已向多地输出算力,全国算力结构不断优化。

近日,在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贵州省与深圳市签署了推进“东数西算”算力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一举措旨在平衡两地的算力供需,促进数据要素的安全高效流通,进一步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专家指出,算力已成为衡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算力水平,对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成效显著,算力供给体系初步构建,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东西协同,互利共赢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80EFLOPS,存力总规模超过1000EB,国家枢纽节点间的网络单向时延降低到20毫秒以内,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然而,我国数据中心主要集中在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运营成本较高。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适合建设数据中心,既能推动当地数据中心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又能满足东部地区的算力需求。

早在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就联合出台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布局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实施“东数西算”工程。2022年,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东数西算”工程旨在利用中西部地区的能源优势建设算力基础设施,服务东部沿海等算力紧缺区域,解决我国东西部算力资源供需不均衡的问题。这一战略工程将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特别是数字经济地理,推动形成全国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结构优化,算力输出

贵州贵安超算中心作为“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累计向深圳、上海、广州等地输出算力约2340PFLops。该中心搭载的多云异构算力网络资源调度平台,可联动省内及省外算力资源,打通跨行业、跨地区、跨层级的算力通道。

目前,“东数西算”工程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2022年,京津冀等8个国家算力枢纽建设进入深化实施阶段,新开工数据中心项目超60个。同时,西部数据中心占比稳步提高,全国算力结构不断优化。

贵州以“东数西算”工程为契机,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算力节点建设与网络基础设施升级。目前,贵安新区已建成7个超大型数据中心,预计到2025年将形成400万台服务器规模,逐步成长为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东数西算”工程市场需求广阔,未来前景可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要解决数据“通勤速度”问题,保障业务体验。其次,大跨度、远距离传输数据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

贵州省正抢抓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战略机遇,加快实施一系列攻坚行动,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构建高安全、高性能、智能化、绿色化、低时延的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认为,要发挥我国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大力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全国一体化的算力网络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有删改以符合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