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合肥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GDP达到13507.7亿,成功跻身全国双万城市行列。人口与产业的双重增长为消费市场带来新机遇,商业消费模式也在不断迭代升级,龙湖欢肆等混合街区商业模式成为新趋势。

  合肥最近这两年,挺“照”的。

  照,这个词,在合肥话里的解释是,可以,行。

  截至2024年末,合肥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GDP达到13507.7亿。这座城市成功跻身全国第16座双万城市行列,人口与经济的双重增长令人瞩目。合肥的消费市场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合肥人,我深刻感受到身边的新合肥人越来越多,企业增多,就业选择也变得更加丰富。许多曾经北漂、沪漂的亲戚朋友也陆续回到了家乡。

  从招商引资、产业腾飞,到人口大量流入,合肥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江淮小邑”。它的破局始于21世纪后的产业布局,从“工业立市”战略目标的确立,到投资显示面板、DRAM内存,再到注资蔚来汽车,合肥的产业布局不断升级,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消费潜力。

  人口与产业的双重逆袭,让合肥的消费市场焕发出新的活力。2024年,合肥社消额达到5494亿,虽然与杭州、武汉、南京等城市的万亿级社消额相比还有差距,但其增长率高达4.2%,在前20强城市中排名第10,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2024年万亿GDP城市社消总额概况)

  商业消费是城市潜力的重要体现。合肥的商业消费模式也在不断迭代升级。从四牌楼的百货大楼到商业综合体,再到如今的混合街区商业模式,合肥的商业消费已经历了从1.0时代到4.0时代的转变。

  年轻一代是消费市场的主体,他们更注重消费体验和品质生活。因此,合肥的商业消费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以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龙湖欢肆等混合街区商业模式的出现,正是对年轻消费者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也是与城市留住人才理念的同频共振。

  结语:合肥从570万人口增长到1000万,从无名之城走向“风投之城”,用了15年。未来,随着商业消费的持续升级,合肥或许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在“去单一中心化”的城市发展规划下,新型混合街区商业模式将成为匹配当下城市人群点状生活状态和新消费主义的重要力量。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