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债市非市场化发行受关注,市场呼吁加强监管
AI导读: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债券市场一级发行业务的规范行动备受关注,针对非市场化发行行为采取自律处分。非市场化发行扭曲市场价格信号,增加投资者风险定价难度。市场呼吁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债券市场基础制度。
新华财经上海7月3日电 近期,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债券市场一级发行业务的规范行动备受瞩目。协会针对债券发行过程中存在的非市场化发行行为,采取了自律处分措施。非市场化发行,即发行人通过非市场化手段干预债券发行定价,导致债券市场价格被扭曲。
目前,债券非市场化发行主要呈现三种形态:结构化发行、私募代持发行和外部综收发行。结构化发行涉及发行人通过关联交易或资管产品间接认购自家债券;私募代持发行则是私募基金和资管产品以低利率包销并代持债券,变相延长期限,并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补偿;外部综收发行则是商业银行及其关联方以低利率投标债券,并通过存贷款业务等获取补偿。
这些非市场化发行行为不仅扭曲了债券市场的价格信号,还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定价难度,给债券市场带来了潜在风险。相较于市场同期限、同品种的债券,这些非市场化发行的债券利率存在显著不合理差异,且往往在上市首日即出现大幅折价,市场对其进行重新定价。
对于市场化投资人而言,债券上市即大幅亏损无疑是一场灾难。为规避非市场化发行债券,市场机构需投入更多资源甄别和剔除这类债券,这无疑增加了市场的交易成本。信用资质较好的企业在债券发行中占据主动权,有能力压低发行利率,导致承销机构在同业竞争和发行压力下采取低价包销策略,使债券发行定价偏离市场。
而信用资质较差的企业则因难以通过市场化方式发行债券,只能采取违规操作。这反映了我国债券市场承销业务存在恶性竞争,且高收益债一级市场培育体系尚待完善。针对此问题,多位市场人士呼吁加大对债券一、二级市场参与各方发行与投资交易行为的监管力度,并鼓励市场机构研发非市场化发行识别指标,作为信用评级符号的有效补充,以防范其对债券市场价格信号的扭曲。同时,还需继续完善债券市场基础制度,优化资源配置。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