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5%,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两月保持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也均有所上升,显示出经济总体保持扩张。内需向好,外需逐步改善,产业结构正在优化,但供大于求问题仍存在。

  新华财经北京3月31日电(安娜、王春霞)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先行指标——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最新走势显示,经济正持续向好。这一积极信号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5%,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创下近一年新高。这也是该指数连续第二个月保持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进一步证明了经济的稳步复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在扩张区间内继续小幅回升,表明经济回升苗头更为明显。”这一观点得到了其他数据的支持。同日发布的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也均有所上升,分别为50.8%和51.4%,进一步印证了经济的扩张趋势。

  从中国制造业PMI的分项指数来看,3月份的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均有所上升,显示出制造业供需两端的活跃度均有所提升。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6%和51.8%,扩张速度加快,表明市场需求正在加快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内需的向好,外需也在逐步改善。3月份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显示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在逐步恢复。

  此外,文章还提到,在绿色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正在优化。3月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PMI均有所上升,而高耗能行业的PMI则有所下降。这一趋势有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制造业企业层面,大型企业PMI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扩张区间;而中小型企业的PMI虽低于临界点,但也有所回升。这显示出政策驱动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市场需求正在加快释放。

  然而,文章也指出了一些潜在的风险。3月份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有所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节省成本,但也表明供大于求的问题仍然存在。

  尽管如此,受访专家普遍认为,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市场的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预计,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平稳起步,GDP增速大概率保持在5.0%以上。而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落实,我国制造业将继续稳定向好运行,宏观经济有望保持“量的稳定增长”和“质的较快提升”。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