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意见》出台:构建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
AI导读: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旨在从多个维度构建涉企收费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回应企业减负需求。政策亮点在于转向“制度式治理”,通过构建长效机制,将收费监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3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该意见强调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政策评估审核机制、跟踪监测制度及问题线索收集处理机制。
近年来,尽管涉企收费秩序在相关部门治理下有所改善,但违规收费问题仍未根除,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中小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多重压力,不规范的涉企收费无疑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困境。
《指导意见》的出台,旨在从多个维度构建涉企收费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回应企业减负的迫切需求。这一政策恰如及时雨,不仅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乱收费问题,还体现了系统性、协同性的现代治理思维。
与以往针对涉企乱收费的整治相比,《指导意见》的亮点在于转向“制度式治理”,通过构建长效机制,将收费监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其中,“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要求所有收费项目必须“明码标价”,未列入清单的一律不得执行,这相当于给涉企收费装上了“透明玻璃”。
此外,政策还强调运用大数据监测技术对收费行为进行动态跟踪,变被动受理投诉为主动发现问题。这些创新举措相互衔接、彼此支撑,形成了从政策制定到执行监督的闭环管理。
更深层次地观察,《指导意见》的价值不仅在于具体措施,更在于其蕴含的治理理念革新。文件通篇体现着法治思维、市场化原则及服务型政府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曾言:“有效的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指导意见》试图通过制度重构,建立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为确保政策有效执行,还需注意防止“清单之外无收费”原则流于形式,建立严格的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和违规惩戒措施,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随着涉企收费长效机制逐步构建和完善,企业将不再为不明收费所困,发展信心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系特约评论员)(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