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力量推动债市走牛,但策略趋同竞争激烈
AI导读:
今年的债券市场在资金力量的推动下走出一波牛市行情,但策略趋同竞争激烈,投资者面临钱多策略少的窘境。业内人士建议降低回报预期,提升债券市场深度和广度。
在资金力量的推动下,今年的债券市场呈现出一波牛市行情。据统计,从年初至7月30日,中债总指数实现了2.8%的增长,中债国债总指数更是上涨了3.22%,中债企业债AA指数及AA-指数也分别取得了5.43%和6.03%的显著涨幅。
然而,今年上半年的债券市场却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投资者几乎在任何时间点买入任何债券资产都能获得盈利;另一方面,市场上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合意资产日益减少,可用的投资策略也已被“卷”至极致。这种激烈竞争可能标志着债券市场正在走向成熟,并实现了充分定价。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为了应对这一现状,从业者需要降低回报预期,保持平和心态。长期来看,改变当前钱多、策略少的困境,关键在于提升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债市行情受资金力量主导
一位保险资管债券交易员表示:“当前,主导债券市场行情的可能已不再是传统的基本面、政策面和资金面的分析逻辑,而是完全由资金力量掌控。”他进一步指出,今年的债券市场对经济数据并不敏感,而广义基金的大幅增持或减持却能迅速影响债券利率。显然,资金力量的推动是今年债券市场走牛的关键因素。
近一年来,居民对稳健投资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促使大量资金流入银行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债基产品。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银行理财规模已恢复至26.1万亿元,较6月末增长超1万亿元。同时,债券基金规模也呈明显扩大趋势,截至2023年6月,债券基金共有2144只,净值总规模达到47656.68亿元。
尽管需求端增长迅速,但资产端的增速却相对有限,叠加利率中枢下行,导致投资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曾经支撑债券市场资产端的两大板块——地产行业和城投企业,目前均面临较大挑战。地产行业正在进行出清和调整,而城投企业在控制隐性债务扩张和市场化转型的背景下,新发债券数目增速也远不及从前。
此外,连以私募基金投资为主的高收益城投债也逐渐被各大资管机构买成了低收益城投债,债券市场的收益率进一步被资金主导。
债市投资策略趋同
尽管资金充裕,但当前债市的投资策略却十分有限,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也远不如股票市场。在各类策略被用到极致的背景下,债市中的机构行为日渐趋同。
华泰证券发布的研报指出,债券投资回报主要来源于票息回报、下滑回报、资本利得和资金成本四个方面,并从中衍生出债券投资的盈利来源:赚经济周期的钱、“赚央行的钱”、赚发行人的钱和赚交易对手的钱。然而,当前这些盈利模式均面临较大挑战。
一位银行理财投资经理表示,债券投资盈利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资金面宽松时,大家都在加杠杆,只能从提升交易员队伍配置方面去竞争;二是各家机构信评团队配置强大,一旦遇到优质债券,其收益率会迅速被大量买盘推低。
产品形态创新开拓新盈利模式
面对债市“低利率、低波动”的“内卷”时代,多位资管机构人士表示,需要积极修炼内功,更多关注含权类资产,提升投研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增加有效产品供给。
一位债券基金经理指出,虽然广义基金能够配置的信用债品种有所萎缩,但银行资本债和永续债未来仍有扩容空间,迅速扩张的地方债也基本满足了银行自营的配置需求。同时,可转债市场规模日益壮大,尤其是银行资本债和永续债,规模大、流动性好,将成为新的主流品种。
他进一步表示,未来要利用股票、转债、衍生品、量化对冲等资产和工具,大力发展“固收+”产品。据统计,今年以来可转债发行数量显著增长,共发行86只可转债,而2022年和2021年同期分别发行75只和73只。与此同时,地方债发行数量也保持稳定增长。
多家银行自营利率债投资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大力发展金融科技,试图从量化模型搭建、系统设计等方面更好地做利率债投资。多位市场人士也认为,债券市场竞争激烈可能是一个市场充分定价、开始成熟的标志,需要降低回报预期、放平心态。长期来看,提升债券市场深度和广度是改变当前困境的关键所在。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