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近期密集释放政策信号,强调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专家指出,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一揽子化债方案推出时机成熟,预计相关政策将加速出台,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也将持续推进。

近期,中国官方密集释放信号,强调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专家指出,随着国内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向好,地方债务风险目前处于可控状态。为应对这一挑战,债务置换、展期、重组等多种手段正被积极考虑,一揽子化债方案的推出时机日益成熟,预计相关政策将加速出台,特殊再融资债券的发行也将持续推进。

7月初,中国人大网公布的《国务院关于2022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明确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列为下一步财政工作的重点之一。随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人民银行、外汇局的工作会议均强调了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并要求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专家分析认为,密集的政策信号不仅凸显了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要性,还预示着相关化解工作将加速推进。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预计,通过统筹资金、资产、资源和各类政策措施,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将成为重点发力方向。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则强调了处理存量与增量、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以及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性。他建议,应严格控制新增债务,逐步显性化隐性债务,并分别通过财政和市场化法治化方式解决。

在压降债务成本方面,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偿还本金达16335亿元,其中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本金14849亿元。专家预测,今年可能会推出新一轮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发行再融资债券置换隐性债务,以延长化债期限、降低利息。

华泰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继强和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均表示,下半年可能迎来新一轮隐性债务置换,本质是以低息换高息、以时间换空间,降低债务成本并缓解短期偿债压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则提出了两类主流化债方案:一是继续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尤其是在隐债化解的关键窗口期,建制县隐债化解试点有望进一步扩容;二是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协商化债,借助外力缓解集中偿债压力。

从中长期来看,专家建议持续推动财税体制和机制改革,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认为,应持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央地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并设立完整的债务监管框架。

罗志恒则强调,要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强化绩效管理,并建立匹配多元目标治理体系下的政绩考核激励约束制度和财政评估制度。

高瑞东认为,推进投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剥离地方政府非经营性项目的融资职能,是从源头上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重要举措。这将有助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图片来源:中国证券报相关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