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利率体系近期展开调降接力赛,传递出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坚定决心。文章分析了利率调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未来货币政策的取向和工具选择。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对宏观经济均衡与资源有效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近期,我国利率体系展开了一场调降“接力赛”,明确传递出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坚定信号。

当前,利率调降显得尤为必要和可行。在国内,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放缓,经济恢复基础尚待巩固,高质量发展面临挑战。国际环境则更加复杂多变,全球贸易投资放缓,对我国经济恢复构成直接压力。然而,近期银行负债端成本的改善为利率下行提供了空间,增强了金融系统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随着年中到来,稳增长任务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我们应继续遵循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推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稳健的调控理念始终是货币政策的核心。近年来,国内外超预期冲击频发,但货币政策始终保持稳健,量价适度平稳,有效应对了内外部挑战,实现了良好的调控效果。过去五年,我国广义货币(M_2)和社会融资规模年均增速均与名义GDP年均增速相匹配,为宏观经济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从根本上维护了金融稳定。

在货币政策制定中,我国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将国内目标放在首位。面对全球主要央行的大幅加息,人民银行根据国内经济形势,未盲目跟随,反而引导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行,降低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

同时,我国坚持汇率由市场决定,为货币政策自主性创造条件。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有助于释放外部压力,扩大国内货币政策调控空间,增强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被创新和运用,精准有力地支持了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这些政策工具内嵌市场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当前货币政策的总取向。然而,具体政策工具的使用需综合考虑、相机抉择。未来,我们将针对经济形势变化,统筹增长和物价、短期和长期、国际与国内等因素,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强化跨周期调控和逆周期调节,确保货币政策既不过度宽松也不过度收紧,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加强预期管理。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