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本文探讨了“内卷式”竞争的危害,指出其导致多败俱伤,影响行业长远发展。文章强调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需部门地方出实招、硬招、好招,企业应转变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已被列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近期,频繁看到各部门、地方和行业企业反“内卷”的报道。有人疑惑,市场“内卷”,价格降低,消费者受益,为何要整治?
——人民网网友
市场经济下,竞争本是常态,也是发展的动力。良性竞争,如拼产品质量、抓前沿技术、优化经营管理,有助于企业创新进取,实现要素优化配置,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内卷”却使竞争变味。
设想一下:满座的电影院,若第一排的人站起,后果如何?后排观众将纷纷起立,虽然观影效果未变,但观影成本增加,观影秩序也被扰乱。
类似地,在行业或领域资源有限、市场饱和的情况下,仍有众多企业前赴后继地进入,为争夺资源和市场,不惜打“价格战”、压榨供应链、“井喷”式开设店铺。企业“站起来”,只为阻挡他人。
这种竞争,往往导致多败俱伤——经营成本增加,行业整体效益下滑,长远发展受损。
以“新三样”(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为例,一方面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内卷”现象也日益明显。去年,我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持续增长,但部分环节亏损运行。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但去年1至11月,汽车行业利润率偏低,部分企业增产不增收。
技术创新不足是导致过度同质化竞争的主要原因。产品相似度高,企业只能通过压价争夺消费者,利润空间被挤压,进一步影响研发投入和创新发展。
有消费者认为,企业“内卷”,卖家亏,买家赚,仍有“甜头”。然而,若企业一门心思“卷”价格,不惜“亏本赚吆喝”,将无力创新、转型和优化质量,这样的生意难以长久,终将损害消费者利益。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内卷式”竞争更不可取。
人、财、物资源过度集中于某些行业,导致简单重复建设,边际效益递减,甚至出现负收益。若这些资源用于研发创新与技术进步,开辟新赛道,发展新优势,本可产出更多优质供给,激发更多有效需求,培育更多优质企业,增加更多民生福祉。
整治“内卷式”竞争,部门地方需出实招,推动“存量博弈”转向“增量创造”,优化营商环境;出硬招,推动“政策洼地”变身“开放高地”,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出好招,推动“一哄而上”成为“各展所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企业应跳出“同质化”泥沼,转变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市场在变,需求在变,加大创新投入,打破路径依赖,才能柳暗花明。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表示将积极化解一些行业供大于求的阶段性矛盾;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呼吁强化行业自律;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发声,要提升智能化、安全性,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拒绝“内卷”,实现高质量发展,市场才有秩序,企业才有未来,消费者才能真正受益。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