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24日,央行公告将MLF操作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标志MLF利率政策属性退出,转向7天期逆回购操作。本次操作实现净投放630亿元,有助于保持流动性充裕。7天逆回购利率成为新政策利率,构建利率走廊机制。预计2025年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

  MLF利率政策属性退出,聚焦1年期流动性投放

  3月24日,央行公告将开展4500亿元MLF操作,并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此举标志着MLF利率政策属性退出,央行主要政策利率转向7天期逆回购操作。MLF回归为流动性投放工具,专注提供1年期流动性。

  自2024年6月起,MLF政策利率淡出进程启动,通过多次调整,直至今年3月完全取消统一中标利率。期间,包括调整操作时间、采用利率招标等方式,均旨在淡化MLF的政策利率色彩。

  净投放助力流动性充裕,缓解银行压力

  本次MLF操作实现净投放630亿元,有助于保持流动性充裕。自2024年10月以来,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的运用减轻了MLF压力,保持了货币市场利率平稳。

  多重价位中标能更好反映机构需求,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缓解净息差压力。

  7天OMO利率成新政策利率,构建利率走廊

  MLF利率退出后,7天逆回购利率成为政策利率。央行已明示其政策地位,并构建以7天逆回购利率为中枢的利率走廊机制,确保货币市场利率稳定。

  我国利率走廊机制与欧洲相似,以隔夜利率为上下限,提高银行流动性管理灵活性。未来,DR001可能成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利率传导机制明确,货币政策展望宽松

  央行通过“7天OMO利率+引导→DR007/LPR→短端→长端”链条实现利率传导。MLF利率调整后,贷款市场和存款市场利率传导路径也将相应调整。

  展望后市,若中美博弈升级,央行或转向稳增长,通过降准降息维持流动性宽松。预计2025年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全年降准约100BP,降息约30BP。

  (作者为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